9 月刚过,车圈就被方程豹钛 7 的上市炸出了不小的水花。17.98 万的起售价,配上比亚迪最新的 DM 插混系统、中大型 SUV 身段和一堆豪华配置,让不少准备入手 15 - 20 万级 SUV 的消费者犯了难:这波 "技术下放" 到底是不是真福利?今天咱们就从价格、配置、竞品和实际使用场景四个维度,好好扒一扒钛 7 的性价比究竟如何。
先看价格,钛 7 的四款配置很有梯度:135KM 两驱 Pro 版 17.98 万,200KM 两驱 Max 版 18.98 万,190KM 四驱 Max 版 20.68 万,顶配 190KM 四驱 Ultra 版 21.98 万。这个定价在插混 SUV 里相当有冲击力,尤其叠加 2025 年延续的新能源购置税全免政策,实际落地价要比同价位燃油车省出 1.5 - 2 万元。
关键是配置诚意,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全车真皮座椅通风加热、27 英寸 W - HUD 抬头显示、双无线充电板和 9 安全气囊。要知道这些配置在合资品牌车型上,往往要到 25 万以上才会出现。顶配版更夸张,英伟达 Orin - X 芯片、激光雷达、20 扬声器音响和车载冷暖冰箱一应俱全,甚至能选装车载无人机系统,把 20 万级 SUV 的配置卷到了新高度。
钛 7 的车身尺寸为 4999/1995/1865mm,轴距 2920mm,采用 5 座布局,乘员舱有效车长 3310mm,得房率高达 70.9%。这是什么概念?身高 1 米 9 的乘客后排能挺直腰背,后备箱常规容积就有近千升,二排放倒后更是能扩展到 1880L,塞进 18 个 20 寸行李箱毫无压力。对比同价位的宋 PLUS DM - i(轴距 2765mm),空间优势明显,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实用性拉满。
动力:城市代步与轻越野通吃
全系搭载 1.5T 插混系统,两驱版电动机功率 200kW,零百加速 7.9 秒;四驱版综合功率 360kW,加速直接飙到 4.5 秒,这个性能在同价位堪称 "性能怪兽"。日常代步用纯电模式足够安静平顺,长途自驾有 1300km 的综合续航兜底,4.9L/100km 的亏电油耗也比同级燃油车省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轻度越野能力,24 度接近角、25 度离去角配上 12 种地形模式,偶尔走个非铺装路面完全没问题,这比城市 SUV 多了份实用性。但要注意它是承载式车身,别把它当硬派越野用。
续航:快充 17 分钟解决里程焦虑
电池提供 26.6kWh 和 35.6kWh 两种规格,纯电续航 135 - 200km,满足日常通勤一周一充完全够用。支持快充,30% - 80% 只需 17.5 分钟,加上 60L 油箱,长途自驾不用频繁找充电桩。实测馈电状态下油耗大概在 6 - 7L/100km,比官方数据略高,但仍优于大部分燃油 SUV。
把钛 7 放到 15 - 20 万 SUV 市场看,它的竞争力很清晰:
对比哈弗 H6、长安 CS75 PLUS 等燃油 SUV:虽然这些车起售价更低(8.99 万起),但 17.98 万只能买到它们的中配燃油版,配置远不如钛 7 丰富,而且每年油费要多花 1 - 2 万元。
对比宋 PLUS DM - i:同价位能买到 71km 续航版本,钛 7 的纯电续航、空间和配置都更优,但比亚迪的品牌溢价和市场保有量更高。
对比合资品牌:CR - V、RAV4 的混动版起售价都在 20 万以上,配置却少得可怜,钛 7 的性价比优势一目了然。
不过也要客观看待不足,方程豹品牌售后网络不如比亚迪主品牌完善,而且前代豹 5 存在高速失速、车机卡顿等问题,虽然钛 7 是新平台,但初期质量稳定性还有待观察。
比入门版多花 1 万,纯电续航从 135km 提升到 200km,还增加了车载冷暖冰箱和云辇 - C 悬架系统,日常使用体验提升明显,适合主要在城市通勤的家庭用户。
多出的 2 万元换来了四驱系统、360kW 综合功率和 190km 纯电续航,适合北方用户或有轻度越野需求的消费者,4.5 秒破百的动力储备应付各种路况都游刃有余。
21.98 万的 Ultra 版增加了激光雷达和高阶辅助驾驶,选装无人机系统后可玩性拉满,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性价比不如中配版本。
方程豹钛 7 用 17.98 万的起售价,把原本 30 万级车型才有的配置和技术下放到主流市场。如果你追求大空间、长续航和高配置,同时不想为品牌溢价多花钱,钛 7 无疑是 2025 年最值得关注的插混 SUV 之一。当然,如果你更看重品牌成熟度和保值率,比亚迪宋 PLUS DM - i 仍是稳妥选择。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钛 7 这个定价,会让同级别竞品连夜降价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