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亏损扩大
最新财报出来啦,北汽蓝谷上半年的营收达到了95.17亿元,比去年同期暴涨了154.38%;销量也卖出了6.72万辆,同比增长了139.73%。特别是极狐这个品牌,表现特别亮眼,销量达到了5.32万辆,增长幅度接近200%。看起来数据挺风光的。
但问题来了,虽然卖得多了,可公司却亏了23.08亿元,这就像是一盆冷水浇在火热的数据上,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快速扩张,北汽蓝谷这家曾经连续七年稳坐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冠军宝座的企业,为什么会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怪圈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华为加持的高端突围
高端突围:华为加持的“胜负手”
北汽蓝谷正在全力打造一个三大品牌的矩阵:一个是主打经济型市场的BEIJING,一个是中高端的极狐,还有一个就是他们下大赌注的高端品牌——享界。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和华为联手打造的享界。这个品牌可以说是北汽蓝谷向上突破的关键一招。
享界的旗舰车型S9在6月份交付了4154辆,直接拿下了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成了北汽蓝谷财报里难得的亮点。
为了支持这个品牌突围,北汽蓝谷在渠道建设上也下了狠功夫:目前享界门店已经超过了700家,而极狐也计划今年再新增80家门店。这种激进的扩张节奏,在整个新能源行业普遍收缩的情况下,显得特别扎眼。
巨亏背后的成本陷阱
“巨亏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成本陷阱”
表面上看,销量在涨,挺风光的,但背后的经营问题可真不少:
- **研发投入越来越狠**:过去五年,研发费用从9.73亿一路飙到17.6亿,今年一季度还同比暴涨了53%。为了技术突破,北汽蓝谷可以说是卯足了劲儿在搞“军备竞赛”,不敢掉队。
- **降价换销量,利润被掏空**:为了抢市场,极狐的一些车型今年2月就开始降价;享界S9的增程版比纯电版直接降了8万多。这种“用血换份额”的做法,虽然销量上去了,但利润却没跟上。
- **规模还没起来,成本却压得喘不过气**:虽然销量涨了不少,但跟那些动辄卖几十万辆的头部车企比起来,6.7万辆的半年销量还是太小了,根本没法分摊那些巨额的固定成本。
更糟的是,财务数据也暴露出大问题:流动比率只有0.78,说明短期偿债压力很大;过去五年半累计亏损超过300亿,这可不是小数目,投资者早就开始怀疑了。
亏损收窄,曙光初现
暗藏曙光:亏损越来越小,机会正在浮现
如果你仔细看看财报里的细节,会发现一些挺有意思的变化:
- 今年的亏损比去年少了10.24%,这是第一次亏损减少的幅度超过10%;
- 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终于转为正数,达到了22.49亿元,跟第一季度的-2.37亿元相比,明显好转,资金压力也缓了一口气;
- 资产质量评分是3.75(排在行业第七),说明他们还是有实力的,制造基础还在。
更关键的是,北汽蓝谷这几年在技术上的投入,现在开始慢慢见到效果了。比如“享界S9”增程版,从开始做计划到正式量产,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这说明他们的柔性生产能力很强;还有“极狐”的极光电池、800V超充技术,也开始逐步用到车上去了。
接下来,随着下半年“享界”新车型的推出,再加上降本增效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毛利率有望继续改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北汽蓝谷的生死抉择
结语部分可以这样用更口语化的方式表达:
新能源汽车这场“淘汰赛”已经到了最激烈的阶段,北汽蓝谷正站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五年,它亏了300亿,但也换来了销量翻倍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不过,问题来了:规模效应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显现?技术上的投入能不能变成产品上的溢价?资金链还能撑多久才能看到盈利的曙光?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
互动话题:你觉得北汽蓝谷的未来怎么样?
支持派说:现在还在战略投入期,亏损是正常的,有华为加持,加上规模上来,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反对派觉得:造血能力太弱了,跟头部企业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模式可能撑不了太久。
中立党表示:短期内很难扭亏,但底子不算差,关键看下半年毛利率能不能好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