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续航谁更强,电池大小有讲究,日常用车看方便

说起新能源车的续航,大家第一个反应大多都是:能跑多远?能不能撑到下一个充电站?这事儿吧,有点像手机电量焦虑,只不过从兜里揣着的换成了身下开着的。车主们的担心无非就是,早上还信心满满,半路掉队,这滋味儿,够呛。所以,新能源车型们能跑多远,绝对算得上购车时最核心的一道算术题。

纯电动车的续航这几年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没个“1000公里”,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早两年大家还在650公里打转,结果现在几个品牌动不动抬手就说自己接近或直接突破1000公里,嚷嚷得像相声演员抢话筒。但这里面水分和真本事都有点儿,咱还是得细细扒拉扒拉。

直接说重点,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车纯电续航冠军到底是谁?其实,早在广汽那辆号称“电池之王”的车上,大家见过一次“纯电1000公里”的大字报。当年那款车用上了144度的大电池,直接堆续航,几乎是让电池做了主角,车自己都快成配角了。可惜价格高得让人倒吸凉气,市场冷冷清清,最后没掀起多大风浪。买的人少,毕竟谁都不是贾宝玉家里大户人家,花个几十万买个电池比买辆豪车还贵,不是一般人能下手的。

再后来,大家都在盯着蔚来、极氪、特斯拉几只大老虎看,看谁先拿出一个又便宜、又实用、续航又长的车型。蔚来ET5最近直接实打实地用上了150度的半固态电池,虽然售价还是走高端路线,但满电测试下来,市区公路跑一下,里程表果断突破四位数。有人觉得这是科技树点歪了,也有人说这是高处不胜寒,但不得不承认,现在买ET5能玩“用电自由”,哪怕连跑几天也不太虚。

新能源车续航谁更强,电池大小有讲究,日常用车看方便-有驾

特斯拉方面也不能小看,今年新推出来的Model 3长续航后驱直接标出830公里,电池容量也有78.4度,这还不算满血发挥。人家最大本事还是电耗控制得死死的,人家用较小电池照样盖过一票“大肚汉”,技术真不是吹出来的。

上汽这边也不甘寂寞,智己L6冲着半固态的标签上市,号称光年版。这车标价三十一万,放在资深电车党眼里,算是性能外观和实际续航兼顾的主力选手。有媒体找来实地测试,城郊郊区拉了个长队满电跑,千公里小目标也不带虚的。只是价格门槛和产品定位也决定了,玩得起这车的一直是一小撮人。

不过说回来,续航长到底多重要?大电池拉来的长续航背后,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屁股太重”,一辆车几乎一半的自重都贡献给了电池包。拉个一两吨电池上路,城市堵车一停一走,实测能耗立刻翻倍。再说现在新车早已抛开了只拼电池的老路,开始用800伏、900伏甚至1000伏的高压平台充电,十几分钟就能回血八九成。谁还那么死磕一次电充700公里?真正用车,其实家里装个快充桩,或者沿路补几次电,远比抱着一块大电池看着更香。

新能源车续航谁更强,电池大小有讲究,日常用车看方便-有驾

车企也都明白这个理,卷大电池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真正比拼的,是谁的车跑起来更轻松,能量管理更科学,补能体系更方便。别看新闻稿拼命卖点,说到底,每个车主最终关心的还是平时用起来方不方便,跑得久不久,急用时能不能省心。

毕竟环保潮水一浪高过一浪,谁能落地真正解决里程焦虑,才是真正牛刀小试。目前来看,不论是广汽的“大号电池”、蔚来的“黑科技”,还是特斯拉的“极致能效”,以及智己的新秀光年版,都试图在中国新能源大潮中站稳脚跟。

但到头来看,两极分化。打高端路线的车续航牛、科技感强,但价格也高。大众路线的车型,续航到700公里以上已经很普遍,电池容量控制在八九十度左右,日常上下班、周末郊游,基本不用太担心会掉链子。市场接受度最高的,终归还是那批综合表现均衡的“劳苦大众”车型。

新能源车续航谁更强,电池大小有讲究,日常用车看方便-有驾

目前,纯电动车续航的“扛把子”阵营已经初具规模。那些口口声声挑战1000公里天花板的车型,其实都未大规模铺货,不少还是“限量体验”,玩得起的用户只是玩家中的玩家。绝大多数人日常选择,依旧扎根在五六十度电池容量、综合续航五六百到七八百公里的主流车型。细细一算,除非你天天跨省跑长途,否则把主要关注点放在车辆整体可靠性、能耗表现,还有日常补能便利性上,才更划算。

科技的车轮终究会把“大号电池”卷成昨日黄花。毕竟新能源车讲究一个落地实用,家里充电、路上补能越来越顺手。那些盲目追高的续航数字,留给情怀党和参数党去争论吧。咱们老百姓,买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追求花哨数据,不如关心每次出门是不是踏实顺畅。

新能源车续航谁更强,电池大小有讲究,日常用车看方便-有驾

续航里程这事,是脚踏实地的马拉松,不是飚起步的百米冲刺。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