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最近可是热闹非凡!
比亚迪唐DM,这台自主品牌插电混动SUV里的“当红炸子鸡”,被工信部掀开了底牌,新款车型续航里程竟大幅削减,顶配版从原先的215公里直落至120公里。
消息一出,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入手的潜在买家们,恐怕都要原地石化,心里直打鼓了吧?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比亚迪这步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莫慌,且听我用车社抽丝剥茧。
先聊聊这续航的“瘦身”。
原本顶配唐DM,打出的旗号是纯电续航215公里,谁见了不得眼前一亮?
日常通勤代步,几乎就能告别加油站了呀!
现如今呢?
直接砍掉将近一半,只剩120公里。
这感觉,就像你原本期望着一夜暴富,结果发现中的只是五块钱,那滋味,别提多酸爽了。
电芯容量也确实降了,从45千瓦时跌到26千瓦时。
比亚迪这番操作,着实让人有些迷惑。
要知道,纯电续航里程向来是插混车型的一大卖点!
这直接大幅度缩减,不免让人揣测,比亚迪是不是要玩什么出人意料的套路。
不过,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咱们得深入分析。
这次唐DM改款,续航里程滑坡,极有可能是因为测试工况切换了。
以往采用NEDC标准,而现在则换成了WLTC标准。
这两种标准有何差别?
简单来说,NEDC更偏向理想状态,好比在实验室里取得的数据;而WLTC则更贴近真实用车情境,如同在实际道路上跑出的结果。
有热心网友算了笔账,按照WLTC的标准来反推,老款唐DM标称的215公里续航,实际上可能也就跑个150公里左右。
如此看来,新款的120公里,反而更接近于实际表现了。
莫非,比亚迪是被迫公布“真相”了?
可即便如此,比亚迪这事儿办得足够漂亮吗?
我个人觉得,还有待商榷。
缩减电池,降低制造成本这是肯定的。
假如比亚迪能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真真切切地回馈给消费者,把成交价再往下压个两三万,那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光是空口白牙说续航够用,谁会买账?
现在的消费者个个都是精明的主儿,没那么容易被蒙蔽。
再说这次改款唐DM新搭载的“激光雷达”。
一听就感觉科技感爆棚,对不对?
激光雷达,堪称智能驾驶的“火眼金睛”,有了它,车辆就能看得更远、更清晰,自动驾驶辅助能力也能随之提升。
但关键在于,比亚迪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出激光雷达的效用?
参考过往的策略,高速领航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大概率只会出现在顶配车型上。
而购买中低配车型的用户呢?
很可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套高科技配置“闲置”。
眼下智能驾驶领域竞争白热化,友商奇瑞的风云T9,城市NOA都已落地应用,比亚迪还在拿激光雷达当宣传重点,难免给人一种“硬件堆砌,软件滞后”的印象。
就好比你斥巨资购置了顶级的游戏显卡,结果只是用来玩扫雷,岂不是大材小用?
说白了,现在选择插混车型的,多数都是为了兼顾燃油和电力两种驱动模式。
纯电里程的减少,对日常代步的影响其实不算大。
然而,心理上的落差却是无法回避的。
就像你买了一部大屏幕手机,结果发现屏占比还不如以前的小屏幕手机,心里能痛快吗?
因此,比亚迪与其一味强调120公里续航已经足够,倒不如将省下的电池成本,用在更实在的地方。
比如,将内饰那廉价感十足的座椅材质,更换成稍显高级的面料,或者为后排座椅增加通风功能。
这些实实在在的配置升级,远胜于任何花哨的宣传。
正如《礼记·大学》所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用在汽车配置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建议各位持币观望。
先看看最终的定价!
倘若比亚迪真能痛下决心,让利三万,那么新款唐DM绝对值得考虑!
倘若价格不降,或者降幅不够给力,咱们不妨继续关注风云T9,说不定它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
比亚迪此次改款,颇有些“围魏救赵”的味道。
一方面,它试图通过缩减续航里程,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加装激光雷达,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它能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正打动消费者,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其定价与配置策略。
归根结底,选车购车不能只盯着参数,更要注重实际体验。
比亚迪唐DM此次改款,是否值得入手,还需要等待其正式上市后,我们进行一番详尽的评测才能下定论。
届时,我用车社定会为大家奉上更深入、更专业的解读!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果是你,比亚迪唐DM降价多少,你才会考虑入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