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毫米涉水深度、95%爬坡度、30千瓦外放电,这组数据不属于越野发烧友的改装车,而是一辆纯电动皮卡在华北豹栖息地的日常作业指标。 这辆“钢铁巨兽”在靠近珍稀动物时,噪音竟比图书馆翻书声还轻。
当吉利雷达地平线EV载着科考团队驶入山西和顺的豹乡田,传统燃油车被拒之门外的生态禁区,第一次迎来了零碳时代的“无痕守护者”。
当新能源皮卡开进华北豹的客厅
豹乡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这里的陡坡和砂石路曾让许多车辆望而却步。 2025年9月,吉利雷达创客公益行动的车队却轻松扎进核心保护区。
猫盟“豹乡田”项目主管施奇静记得,第一次进山时崎岖难行,如今指着雷达地平线EV的透明底盘说:“车底摄像头实时显示障碍物,540度全景影像让碎石路变得像逛公园一样简单。 ”
这辆车的智能电四驱系统能在20毫秒内响应路况,一键切换沙地、泥地模式。 最大95%的爬坡能力让它在接近垂直的斜坡上如履平地,815毫米涉水深度更是碾压多数越野车。
一位车主对比自家2.0T油车感叹:“超车时完全没有电车的痛快劲,这皮卡开起来和SUV没区别。 ”
后车厢里装得下整个科考实验室
豹乡田的夏季高温曾让野外科考备受煎熬。 如今雷达地平线EV展开侧边帐,瞬间变出遮阳挡雨的工作站。
1200升的后厢不仅能塞进异形农具、树种枯枝,还能享受绿通政策,装载农产品超80%后,高速费全免。
真正让科考人员兴奋的是外放电功能。 直流外放电最大功率30千瓦,搭配光伏设备可拓展至36千瓦。
无人机、红外相机、笔记本电脑都能在野外“续命”,电磁炉和车载冰箱更是让深山老林有了生活气息。 前备箱的23升冷藏保温冰箱,能在高温天提供零下6度到15度的冷饮。
“无人机耗电太快,以前得背十几块电池上山。 ”施奇静指着正在充电的设备说,“现在车辆外放电能让团队连续工作一整天,这才是真正的救命配置。 ”
静音守护,让豹群不再躲着人类走
华北豹对声音和气味极度敏感,燃油车的轰鸣和尾气常让科考功亏一篑。 雷达地平线EV的怠速噪音却低于35分贝,相当于图书馆的安静环境。 零尾气排放的特性,让科考车能悄无声息地接近观测点。
这种“无痕介入”的效果立竿见影。 在黄山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公益守护人杜明辉曾观察到:车辆启动时,一只麂子仍在车前吃草而未逃窜。
“如果是油车,麂子早跑掉了。 ” 在山东青岛的湿地,纯电皮卡同样因低噪音特性,让观鸟者成功追踪到极危鸟类小青脚鹬。
从海南雨林到珠峰冰川的公益版图
豹乡田只是吉利雷达公益网络的一环。 自2024年6月“守护自然奇景”项目启动以来,这场跨界行动已席卷中国天南地北。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车主们跟着长臂猿监测队辨认千年古树;广东惠州乌禽嶂保护区里,百万粉丝科普大V李成带着团队护送鹰嘴龟回家;黑龙江漠河的雪原上,车辆陪着护林员站岗北境;甘肃张掖的戈壁中,科考队借助皮卡寻觅兔狲踪迹。
最极端的考验在珠峰。 2025年7月,雷达地平线EM-P载着14人科考小组开上海拔5300米的冰川。
在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环境下,它不仅完成1018公里高原续航,还靠外放电功能解决了传统发电机缺氧罢工的难题。 科考队员直言:“它比我们更适应高原! ”
三年50万公里,绿色车轮碾出的数据
这场公益行动已沉淀出硬核成果。 三年来,吉利雷达公益车队累计绿色行驶超过50万公里,碳减排量突破100吨。
2025年1-7月,品牌皮卡销量达6569台,纯电市场占有率87.3%,连续三年稳坐新能源皮卡销冠。
在南昌赣江巡河活动中,雷达地平线EV的1200升后厢被改造成移动水质检测站。 志愿者刘丹感慨:“过去顶烈日走10公里河道,现在无人机配车辆外放电,巡河还能躺平午休。 ” 青岛胶州湾的观鸟者则借助21千瓦外放电,让红外相机在湿地连续值守数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