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汽车市场里,要说哪个价位段最让人纠结,恐怕很多人都会指向15万上下的SUV市场。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大多数普通家庭首次购车或者换车的主要预算区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选车时的心态都挺固定的:想要可靠耐用,好像就得看看那几款日系或者德系的合资品牌。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现实得让人无奈,预算卡在这里,你往往得做个艰难的二选一,要么为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发动机,忍受那简陋得像出租车一样的内饰;要么为了稍微好点儿的舒适配置,接受那台开起来不温不火,超车都得深吸一口气的“佛系”动力。
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花这个钱,就别想“既要又要”。
然而,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一款国产车却像个不守规矩的“搅局者”,猛地冲了出来,它就是吉利星越L。
这款车上市之后,销量数据一度非常亮眼,甚至在某些月份把那些常年霸占销量榜前几名的合资老将们都给挤了下去,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对国产车的印象,是不是还停留在好几年前?
一台十几万的国产SUV,到底凭什么能让那些在中国市场经营了几十年的合资品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首先,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于“眼缘”,也就是一台车给人的第一印象。
咱们普通人买车,不管懂不懂技术,好不好看是第一道关。
把星越L和同价位的几款主流合资SUV摆在一起,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别。
星越L的前脸设计非常大气,那个尺寸巨大的直瀑式格栅,配合上造型犀利的矩阵式LED大灯,让整个车头显得特别宽厚、有力量感。
这种设计手法,在过去通常是那些价格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才会使用的,它营造出一种超越其本身价位的高级感。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在你拉开车门之后,会变得更加强烈。
很多同价位的合资车,内饰设计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控台上大面积都是硬邦邦的塑料,屏幕小,功能也基础。
但星越L的座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三块连在一起的12.3英寸大屏幕,从仪表盘一直延伸到副驾驶前方,形成了一个环绕式的视觉效果。
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副驾驶的乘客可以独立用那块屏幕看视频、听音乐,互不干扰,这个设计在长途旅行中非常实用。
更让人惊讶的是细节上的用料,比如车门和换挡区域点缀的木纹饰板,还有能变换几十种颜色的氛围灯,这些在过去都是妥妥的豪华车配置。
甚至连前排座椅的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在很多车型上都是标配。
这种在配置上的“慷慨”,让很多习惯了合资车逻辑的消费者感到不可思议,它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超值”,你花十几万,却得到了一种接近二三十万车型的乘坐体验和感官享受。
当然,一台车光有好看的皮囊和丰富的配置还不够,真正让它跑起来的“心脏”,也就是动力系统,才是检验硬实力的关键。
星越L在这方面打出了一张王牌,那就是全系车型都搭载了源自沃尔沃技术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沃尔沃的核心技术,怎么会这么轻易地用在一台十几万的吉利车上?
这就要说到吉利和沃尔沃的深度合作关系了。
自从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双方共同投资研发了先进的CMA模块化架构,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高度灵活和先进的“造车平台”,很多我们熟知的车型,比如沃尔沃XC40、领克品牌的几乎所有车型,以及星越L,都是这个平台的产物。
所以,星越L使用的这台发动机,和沃尔沃有着非常深厚的技术渊源,并非简单的噱头。
从数据上看,它的高功率版本最大马力达到了238匹,峰值扭矩350牛·米。
这个数据放在同价位的合资SUV里,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比如大家熟悉的本田CR-V,其1.5T发动机最大马力是193匹;丰田RAV4荣放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是171匹。
动力上的差距直接反映在驾驶感受上,开着星越L,无论是在城市里跟车起步,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需要提速超车,你都能感觉到充足的动力储备,油门踩下去,动力响应很及时,能给你很强的驾驶信心。
同时,很多人担心的油耗问题,从大量车主的实际反馈来看,其综合油耗表现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没有因为动力强劲而变得特别费油,这说明其动力总成的效率和匹配做得不错。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买车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空间。
尤其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结构中,后排坐着舒不舒服,后备箱能装多少东西,直接决定了这台车的实用价值。
星越L在官方的车型分类里属于紧凑型SUV,但它的尺寸却有点“不讲武德”。
它的车身长度接近4.8米,而轴距达到了惊人的2845毫米。
这个轴距数据甚至超过了市面上一些主流的中型SUV,比如大家熟知的大众途观L。
更长的轴距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宽敞的后排乘坐空间。
一个正常身高的成年人坐在后排,膝盖距离前排座椅靠背通常还有两拳以上的富余,可以轻松地跷起二郎腿。
而且它的后排中央地台凸起很小,几乎是平的,这意味着即使后排坐满三个人,中间那位乘客的脚下也不会感到局促和难受。
这种空间表现,对于需要经常带着家人出行的用户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周末带上孩子和老人去郊游,后备箱可以轻松容纳下婴儿车、几个行李箱和各种杂物,实用性非常强。
吉利这种用紧凑型的定位,却提供越级空间体验的做法,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最后,我们回到那个最根本的问题:价格。
当一台车在外观、内饰、动力、空间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超越同级的实力时,它的价格却定在了十几万的区间,这自然会引发一些人的疑虑:成本是怎么控制的?
会不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车身用料、安全结构上打了折扣?
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星越L的出现,恰恰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新阶段。
它的高性价比,并非简单来自于“偷工减料”,而是源于体系化的成本控制和产业链优势。
首先,像CMA这样的模块化平台,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零部件共享,极大地摊薄单车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其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善、最高效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无论是车里的那块大屏幕,还是各种复杂的电子元件,我们都可以在本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配套。
这种全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是很多合资品牌难以比拟的。
因此,星越L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制造业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
它向市场证明了,中国品牌已经有能力在保证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凭借强大的体系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远超价格的产品。
它打破了过去合资品牌利用品牌光环和信息不对称建立起来的定价体系,迫使整个市场开始向一个更加透明、更加注重产品本身价值的方向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