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台7万出头的电动车敢用钢针捅穿电池十次,还能面不改色?
2025年8月5日,上汽名爵全新MG4带着全球首款量产半固态电池杀入市场,预售24小时订单直接破万。
它用三向10针穿刺实验零冒烟的成绩,把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块由苏州清陶提供的锰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含量被压到惊人的5%以内。
传统液态电池怕什么? 怕针扎短路,怕低温缩水,更怕碰撞起火。
可MG4的电池包被10根钢针同时刺穿后,温度居然只升到40℃,静置48小时依旧稳如泰山。
更狠的是六面穿刺测试——从顶面、底面到四个侧面同时扎穿,模拟车辆被撞到扭曲变形的极端场景。
行业内常规测试还在玩单针穿刺时,MG4直接把难度拉到“地狱模式”。
清陶的工程师透露,秘诀在于固态电解质形成的物理屏障,即便隔膜全毁,正负极也接触不到一起。
北方用户听到这个消息怕是要拍大腿。
去年冬天零下20℃,不少电动车续航直接腰斩,但MG4半固态电池在-7℃环境下续航达成率75%,比磷酸铁锂电池高出13.8%。
哪怕温度跌到-25℃,它照样能正常充放电,极寒放电功率还提升20%。
快充性能同样颠覆认知。
电量从30%冲到80%只要20分钟,续航瞬间补回300公里。
秘密藏在脉冲加热技术里:-10℃环境下电池5分钟就能升温到25℃,彻底告别“冬天充电慢如龟”的尴尬。
这些数据背后是上汽砸下100亿研发费的成果。
他们甚至破解了特斯拉的“垄断魔法”——用国家专利的铝稀土合金材料,造出同级唯一的一体式热管理系统。
这项历时2500天的技术突破,让电池稳定性、电驱效率和乘坐舒适性首次实现“三赢”。
更夸张的是车身刚性。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把电池包变成结构件,整车扭转刚度飙到31000N·m/deg。
这个数据什么概念? 比宝马X7还硬,50公里侧面碰撞电池形变仅3.6毫米。
别看车长只有4395mm,轴距却长达2750mm,后排腿部空间堪比B级车。
后备厢玩出三层立体收纳,最大容积扩展到1264L,婴儿车+露营装备全塞进去还有富余。
设计师甚至给女生准备了360°防晒玻璃和柔光美妆镜,雨天开车还能启动AI后视镜补盲。
智能座舱的配置更像“降维打击”。
高通8155芯片通常出现在20万级车型上,现在直接下放到7万档。
OPPO智行系统实现“说句话就备车”的神操作:手机摇一摇启动导航,人上车时空调温度早已调好。
预售发布会上,MG事业部总经理陈萃说到技术突破时数度哽咽。
五年研发打破特斯拉热管理专利封锁,半固态电池量产成本比液态电池贵40%却坚持装车。
他放话:“只要定价不比海豚高,找不到不选MG4的理由”。
目前基础版预售7.38万起,半固态安芯版具体价格要等9月揭晓。
但已知的是,这块电池包容量70kWh,CLTC续航锁定530公里,百公里电耗仅10.4kWh。
上汽清陶年产10GWh的生产线已经开动,确保年内批量交付。
欧盟今年对中国电车加征45%关税,可MG去年在欧洲狂卖24万辆。
陈萃明摆着要把中国技术反向输出全球:“过去跨国品牌用技术定标准,现在该轮到我们了”。
这块捅10针都不怕的电池,或许就是改写游戏规则的第一张王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