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展馆外的停车场就已经排起了队。只不过,这次不是为限量球鞋,也没人举着门票吆喝倒卖,队伍尽头是一台台包裹着保护膜、外表光鲜亮丽的蔚来新车。镁光灯未亮,车辆的锁扣轻轻咔哒响起。又是一年一次的成都车展,只不过这回,气氛里多添了点电流打转的味道。
如果你手头有张工资卡,一想买辆20来万的纯电车,新政一出,可能会犯难——是全款,还是只买车壳电池租?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镜头拉高,蔚来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式的创新也好,破釜沉舟也罢——全系车型标配100千瓦时电池,车辆售价保持不变,同时电池租用方案售价19万元起。对于一向热衷用“科技平权”做包装的新能源圈玩家,这无异于把最后一块底牌翻在了桌面上:无论你买不买电池,车身都不打折。
我们先理清戏码:看似一夜之间,蔚来ET5、ET5T、ES6、EC6、ET7、EC7这几位主力选手,官方售价线没挪动,入门配置直接拉到100千瓦时大电池——以往要加价选配的“长续航”,现在成标配。需要电池租用的话,便宜10.8万元。以ET5/ET5T为例,采用电池租用模式,只需19万元即可提车,其他几款车型同理,价格直降到某些燃油B级的区间里。不知道的小伙伴会不会以为蔚来老板一觉醒来变身现代版“唐吉诃德”,但这场看似慷慨的电动汽车革命一点也不单纯。
案例细究。蔚来的电池租用方案并不是赠品,而是把大额支出切分成长期分期付款。用户初期只需负担轻一点的购车成本,后期则需要每月“续费”——据知情用户透露,100千瓦时电池包的月租金约为1680元,这笔数字并不比房租低多少。简单算笔账,十年下来租金超出二手电池残值若干倍。不能说不划算,但也绝不便宜。你以为跳过了电池折旧,实际只是把不确定风险交换成长期刚性支出。
为什么蔚要这样干?新能源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曾经的“蔚小理”铁三角,如今一同陷入增量减速、价格内卷的泥沼。比亚迪借规模红利打出成本劣势,理想与问界各自瓜分高端细分市场。蔚来自诩技术流,又不舍高举高打的品牌调性——怎么破解用“性价比”敲开更普罗大众的钱包?一刀切标准电池包,大幅降低购车门槛,等于让更多原来徘徊于观望线外的潜在用户有了下手可能。而“电池租用”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换取市场份额的现金流预支权,毕竟现金流才是车企的氧气瓶,比局部利润更务实。
仅凭配置升级、芯片自研、四驱动力这些堆料,或许无法再织出消费者的“新鲜感”,但打折还是比炒概念有效。只是每次大幅调整后行业总有人忘了问:标准化配置真的是提升用户体验,还是挤压个性溢价的又一刀?普惠与平庸,本就一墙之隔。
再看销量。ET5T 7月卖了4,418辆,ES6 3,359辆,剩下车型月销量累计也就一万人次上下——对比造车新势力动辄冲击三四万辆的高歌猛进,这成绩不算亮眼。但市场本就起伏无常,尤其像新能源这种“半步入门,永远学习”的高科技领域。你拼红利,人家卷体验,换电、长续航、智驾一锅端,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除了硬指标,还得有点故事感。只是有故事,但故事里的人还愿不愿意买账,就难说了。
当然,100千瓦时电池包的标准化好处实在不少。技术上统一了后端配套,未来换电站布设、回收与再利用都将降低成本,运营维护流程更 “一刀切”省心;对用户而言,理论上少操心未来续航焦虑——虽然现实路况下大号续航和厂家CLTC标定,有时候跟你儿时吹牛的成绩一样,离理想还有点远。
不过也别太天真,电池升级和高算力芯片,放在PPT里挺漂亮,真到每一个用车场景,就未必人人都能体会到那百分之百的“进步”。譬如城市通勤30公里、乡镇买菜五公里,100千瓦时堆在那里,倒不如每月少付点的油耗更得人心。蔚来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不然也不会在保留“电池租用”外再推更低门槛的“裸车”玩法,总有人试图在简配与性价比间找到自洽理由。
作为一名冷眼旁观久了的“现场职业观众”,我无法对蔚来的路数一口咬定是出路、更是死胡同,毕竟决策权从不在车企更不在媒体,而只在每一个带着钱准备下单的你我。
话说回来,新能源的赛道始终变化,比刑侦现场勘验还难掌控下一步动向。等风来的过程中,有人轻装上阵,也有人被累赘绊住。哪怕今天的100千瓦时电池是“标配”,明天的淘汰恐怕也在悄然倒计时。不知道在这个什么都不稳定的市场里,“车和电池只是朋友”到底能陪伴彼此多长。
所以问题来了:你更愿意选择一次性承担大电池升值与贬值的全部风险,还是用每月付费权衡与未来的不可控?这笔账,没人能替你计算,也没人比你自己更清楚答案。现实里不存在绝对划算的买卖,只有适合自己的决策和一地鸡毛的细节。买车与否,买哪款,怎么买,你愿意听天由命还是试图算清、赌大一把,最后,都只是各自的现场——和人生。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