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

鸿蒙智行的崛起与技术积淀

未来三年左右吧,鸿蒙智行的五界之三界二HI Plus版本,可能会在新势力车企里稳稳地排到前五名的位置,其中第四名基本跑不掉。这样的话,BBA(奔驰、宝马、奥迪)和蔚小理的时代可能就要告一段落了。

其实啊,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这两个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3年前,也就是华为在2012年的那个实验室里就开始研究了。

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有驾
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有驾
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有驾
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有驾
鸿蒙智行崛起!五界之三界二HI,新势力争霸前五-有驾

六大主机厂或将瓜分豪车市场

2025年的时候,赛力斯的问界、奇瑞的智界、北汽的享界,还有长安的HI plus和广汽的HI plus,这些品牌的全新车型会率先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并且能大规模商用。而上汽的“尚界”则是鸿蒙智行的一部分,所以2025年到2027年间,华为“乾崑牌”智能电动车的前六强很可能就在这几家车企里诞生了。不过现在江淮还在搞超豪华品牌,离进入中高端市场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暂时不考虑它。

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这六大主机厂里用华为“乾崑ADS”自动驾驶技术和鸿蒙座舱的车卖得怎么样?谁能先赶超BBA(奔驰、宝马、奥迪)和特斯拉?谁能先超过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

第一点是,鸿蒙智行在2025年就能从BBA和特斯拉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中国的头号豪车品牌。

第二点是,到了2027年到2028年,鸿蒙智行有可能再次超越BBA和特斯拉,甚至超过奔驰、宝马、奥迪和保时捷,成为全球顶级豪车品牌。

第三点是,赛力斯的问界在2025年就能拿到新势力里的销量、收入和单车价格冠军;最晚到2026年,问界就能打败BBA和特斯拉,成为中国的第一豪车品牌。

第四点是,长安的阿维塔和深蓝在2025年的销量很可能超过蔚来、小鹏、理想中的两家。

关于华为智选车的六个猜想

五呢,就是说世界五百强里头的奇瑞、上汽、北汽,这三家谁能在未来三年里头像赛力斯问界那样,复制成功,跟鸿蒙智行搭上线,大家拭目以待吧。现在看来,智界算是跑在最前头的。

六呢,就是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早点想清楚怎么走比较好。到底是跟华为的“乾崑牌”合作?还是几家抱团取暖?又或者跟那些世界五百强的传统车企抱团?其实每条路都是有机会的。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虽然对蔚小理能不能活下去有点悲观,但他的提醒也算是善意的啦。我觉得朱教授说得挺有道理的。

上面这六个猜测呢,都是基于华为的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这些自家研发的智能电动车全套解决方案来说的。

今天呢,在抖音上宣传智能电动车,尤其是华为的“乾崑牌”和鸿蒙智行以及HI模式,那汽车圈里的老江湖里,“抖音一号”绝对是顶流了。我从2023年6月开始写文章,应该也能算得上是华为鸿蒙智行和HI模式的第一号“水军”了吧。

不过呢,我和华为、鸿蒙智行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能被华为、上汽、小米这些公司投诉下架十几篇文章,还能被不少竞争对手的水军攻击,这对我来说反而是种荣幸。文章有瑕疵也好,瞎议论人家的企业战略也好,说实话也好,这些都是难免的。

按我个人的理解,我的观点被人批评、被挑刺儿,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华为智选车:车企的生死线

汽车行业里的那个“老妖”,以前可是主机厂的高管,跟华为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人家俩没啥牵连。这老妖在抖音直播的时候,说起话来三句不离智能电动车,五句离不开鸿蒙智行。他跟那些传统的车评大V想法完全不一样。

华为呢,花了十年时间搞研发,目标就是要把智能化带到每辆车上去,最后还要实现无人驾驶,让车变成机器人。

从2017年到2021年,华为找了好多世界五百强车企,像北上广的一汽、东风、比亚迪、吉利这些,想一起造好车,结果效果不太好。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制裁了华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主机厂觉得华为不行,或者说是有点防着华为。

2021年到2023年期间,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火得不得了,在华尔街特别受欢迎。当时余承东当着他们的面就说,他们不会找华为合作造车。

赛力斯和奇瑞倒是主动找上了华为,那时候华为的手机销量因为美国制裁跌得很惨,所以鸿蒙智行的第一款问界算是探路,后来发展成了第二款智界。

北汽是华为最早的合作对象,2017年就开始了,北汽的第三款车叫享界,也是用的鸿蒙智行。

江淮虽然晚了一些,但也跟赛力斯的情况差不多,直接抱紧了华为的技术大腿,推出了第四款车尊界。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后来也插队加入了鸿蒙智行,成了第五款车。

华为确实有改变中国车市格局的能力。

哪家车企能一心一意地拥抱华为的智能电动车技术,哪家就能率先取得成功。

华为定局智能电动汽车下半场

赛力斯比奇瑞、北汽、江淮、上汽早了500到1000天就和华为抱在一起了,这就好比乌龟跟兔子赛跑,虽然乌龟起步慢,但赛力斯这只乌龟肯定能赢。

赛力斯和华为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的,问界就是他们合作的第一个成果。问界要是成功了,那华为车BU也就成功了,然后华为整个汽车战略也就成功了。最后,中国汽车行业就能完成转型升级。

2020年10月,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部件的投资评审委员会(IRB)主任,这说明他在华为汽车业务里的地位更重了,也开始负责推动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

到了2021年5月,华为正式让余承东当上了车BU的CEO。

因为余承东擅长跟车企合作造车,华为车BU的业务发展得特别快。

2023年9月,余承东成了车BU的董事长,而靳玉志接任车BU CEO。这样,华为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团队,相当于有了两颗闪亮的星星。

赛力斯一直紧紧跟着华为的技术步伐,一门心思搞问界,所以问界肯定能成功。

2024年,赛力斯问界的收入达到了1350亿元,赛力斯的股票市值也飙升到了2000亿元,超过了好多世界五百强的中国车企,市值在中国车企里排第二。

2025年4月22日,华为车BU的新CEO和引望的CEO一起宣布了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这意味着华为已经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领域的王者。

现在,华为已经把智能电动汽车下半场的比赛给终结了。

华为系智能汽车爆发在即

这11家主机厂里,有中国的所有央国企大厂,连奥迪也算一个。不管是主动搭上华为这班车,还是被动选择,反正他们都跟着华为的“乾崑牌”走了,也就是顺势而为。

到2027年左右,华为的乾崑ADS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过几年到2030年左右,华为很有可能实现智能电动汽车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也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了。

每年卖1500万到2000万辆华为“乾崑牌”汽车,那背后需要的算力得达到100E这么大的量级。

这就是强者恒强的道理。

华为有很大概率会在三个领域成为全球顶尖的存在,就是全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以及云计算。

到了2025年,当赛力斯的M9、M8、M7、M5车型每月销量达到5.5万辆到6万辆的时候,蔚来、小鹏、理想这些车企就会慢慢被甩开差距了。

赛力斯新能源车在2027年销量达到100万辆时,中国就真的会有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一豪车品牌站稳脚跟,这意味着BBA的时代要结束了。

奇瑞的智界在2026年复制赛力斯问界的成功可能性很大。

如果奇瑞的星途和捷途也加入智界家族,那奇瑞智界这个品牌会更快成功。

就像那句话说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北汽新能源相比赛力斯和奇瑞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北汽还把鸿蒙智行“太子”之位让给了赛力斯。极狐阿尔法加入享界品牌后,北汽也能复制赛力斯的成功之路。

汽车巨头如何平衡与华为的合作

极狐阿尔法和华为的合作有点复杂。最早是在2021年搞了个HI模式,后来到2023年退出了,结果到了2024年,极狐阿尔法又装上了华为的ADS 3.3系统,还重新加入了HI模式。

北汽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规划。一方面有华为主导的享界品牌,另一方面也有自己主导的极狐阿尔法和北奔,两边的战略摇摆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4月23号,也就是上海车展期间,上汽集团的总裁贾建旭主动找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聊了两次。上汽为了“SAIC尚界”这个新品牌,第一期就投了60个亿,还组建了一个超过5000人的团队,准备建一个专属的超级工厂。这算是个不错的开始。

上汽集团的董事长王晓秋在2025年4月24号智己L6的新车发布会上明确说了,智己汽车就是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也是唯一的高端品牌。之后在4月25号、27号这些时间点,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作为世界五百强排名前100的上汽集团,把智己当成自己的“一号工程”,用Momenta来打造高端品牌,守住品牌的灵魂,同时又能平衡和华为主导的尚界品牌的关系,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奇瑞来说,它刚刚在2024年首次进入世界五百强,也在自家品牌的发展中,努力在华为主导的智界品牌和星途、捷途之间找到平衡,这也完全可以理解。

总之,这些企业在做选择的时候都很不容易,既要考虑品牌发展,又要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趋势,确实挺复杂的。

谁在追随华为造车的脚步

长安汽车的董事长和负责望的副董事长朱华荣想借助华为的力量,把阿维塔和深蓝这两个品牌打造成高端品牌。所以呢,他们把阿维塔当成长安的“一号工程”,深蓝那边也紧跟着在行动。

说到跟华为深度合作这件事,长安的朱华荣董事长比北汽的张建勇董事长、上汽的王晓秋,都更积极主动。这三位啊,一个负责北汽的鸿蒙智行享界主机厂,一个负责上汽的鸿蒙智行尚界主机厂,但他们在跟华为的合作上,都没长安这边那么激进。

广汽嘛,现在还在为之前董事会投票时那三个11:0的结果买单呢。

广汽跟华为合作的HI plus能不能成功,咱们就等着瞧吧。

赛力斯的问界、奇瑞的智界、北汽的享界、上汽的尚界,再加上长安的HI plus和广汽的HI plus,这些都是华为“乾崑牌”智能电动汽车里首批达到L3级别自动驾驶水平的商用车企。它们各有各的想法,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也没啥不可以的。

不过呢,只有华为这个跨界造车的“选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十年战略——就是专注搞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要让每辆车都变得智能!这一点从来没变过。

华为的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其实都是从华为13年前成立的2012实验室里发展出来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