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说阿维塔科技的雍军跑到慕尼黑跟媒体摆摊,先别谈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咱不妨来聊聊中国电车品牌出海欧洲到底折腾什么劲,值不值,也许里面还有点咱们没注意到的“门道”。
欧洲电动车市场是块大蛋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欧洲用电贵、充电桩稀疏,人家为啥不直接刷油就完了?可问题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某种意义上,正因为欧洲这些用电难、充电贵的老大难,反而给中国品牌创造了机会。你想啊,中国这边电动车早就玩得风生水起,不光城市遍地开花充电桩,高压输电、发电效率什么的,该有的不差。欧洲那边虽然新能源口号喊得山响,真到了自己家门口,要么找不着桩,要么算一笔账发现用电比加油还贵两成——你说欧洲小伙伴能不闹心吗?偏偏这就是突破口,你中国品牌要真把补能成本和便利性解决了,欧洲老百姓反倒眼前一亮,没准就被你忽悠成了“自来粉”了。
在雍军的讲述里,我听出一个意思:欧洲人是想发展电动化,但基础跟不上,咱们中国人就是不服输、能坚持,啥难题都能想办法抠明白。国内充电网络能做到现在这种地步,就是愣干出来的。可欧洲呢?发电靠天然气,充电桩稀,政策还容易打架。你就说电池这块吧,最新一代什么麒麟电池、双核技术、供应链全国产化,说到底中国这套“打怪升级”的本事,欧洲这老派工业体系暂时还真学不来。
阿维塔来慕尼黑,表面看是在秀肌肉,说是要招经销商,其实更像是来教育欧洲同业的。有想法的企业,肯定不会指望展会现场就能谈成几百万的生意,人家看重的是能不能通过技术含量、设计理念打动本地的经销商。不怕没人买,只怕你没故事。德国、英国、西班牙这仨点只是个起头,后面怎么玩还得看胆识和方式。
欧洲市场氛围确实不一样,拿中国这套速成模板去套可行吗?雍军明说了,短期还是主纯电,插混型不碰。他这话你细品有点意思:欧洲还是在推半步电动,油混插混、政策补贴大家抢着薅。但在中国,油电切换的阵痛早就过去,直接进入纯电快车道。照这么看,欧洲要追上中国可能还得两三年。现在主动砍掉插混,直接押宝纯电,是不是叫“用时间换空间”?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好处,省得跟欧洲本地品牌抢同一市场,反正两头都要慢慢转,等用户和基础设施一到位,纯电车就能直接收割市场红利。
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叫“情感智能”。你开过国产新能源车就知道,灯光、welcome音效、氛围什么的,搞得比高档酒店还会哄人。雍军夸口说车要和人有情感连接,说白了就是买车别光看马力,要能“撩”到你。车外能瞅见的充气头枕、自动变色的氛围灯,甚至据说连你心情变化,车里都能智能“懂得哄”,简直成了“会来事儿”的朋友。你看着觉得好玩,欧洲不少高冷品牌反而还没反应过来。这种带点奢侈品调性的东西,一旦你懂得用,其实跟别人拼价格、拼续航、拼做工已经不是一码事了。
说到国外市场的“土特产需求”就更好玩了。中东客户一句“我要指南针”,巴西一口气就盯着悬架,说当地路太烂,伊拉克说得考虑老停电,车得能自己恢复充电,墨西哥这边充电桩标准乱成一锅粥……这些需求你在国内压根想不到。雍军话里话外的意思,出海并不是把国内的现成货直接塞过去,而是要一地一策定制化。很多人不信,说你中国品牌就差这个隔阂,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企业,正是趁这些需求去把自己技术链拉长、服务半径扩大。
慕尼黑车展选址不是瞎蒙的,这地方本身就是汽车圈的百年老字号。宝马大本营啊,德国又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根”。阿维塔这回没着急卖车,两年连续来现场亮相,好多个参展品牌都懒得年年露面,人家这是打死也要刷存在感。背后的算盘是:你们欧洲人看我这高端电动车,就别总以为中国车便宜,省着就贴牌“白菜价”标签。定价直接往三倍推,就是为了立人设,谁来谁都得按高端来瞧我。
说起来,阿维塔的概念车在现场反馈还不赖。不只是普通消费者好奇,连搞设计的、做建筑的、珠宝师都直奔过来参与共创。鬼点子多了去了,什么优化行李箱空间,把家里的设计感塞进车里,用户群体还特有意思,很多是设计、创意圈的精英。这帮人挑剔,能被吸引,本身就说明阿维塔在消费升级里踩到点上。
品牌形象跟动力类型有没有关系?雍军说,没。你看兰博基尼出柴油发动机难道不是超跑?反过来说,阿维塔就算以后推其他能源,定位还是高端智能。这道理超级简单,高价就是你的最强区分。如果你自己拿不定主意,怕定高价没人买,那消费者就真的当你是“白菜价”来撕价格了。
招商方面的讲究也不少。一个中国汽车品牌要在欧洲站住脚,光靠钱砸是不够的。人家不仅想看你的背景实力,更想一探你底。不过雍军这小算盘打得挺明白,拉来奔驰、宝马的设计师,东拼西凑走起国际范儿,中西理念“碰瓷”出不少新火花。实际上,欧洲用户越来越看重本地化和高端化的结合,谁能同时玩转技术、设计、服务本地需求,谁机会就最大。
情感智能这块阿维塔喊得响,说得动听,干得也下本。雍军倒比较坦诚:有人喜欢极简,有人爱科技流光。阿维塔偏要在感性美学上走“外星人”路线,市场再多元,反正现在竞品同质化严重,有点情感色彩就是差异化优势。不怕被喷设计花哨、鸡肋,关键你敢抢别人的心智高地。
聊到“传统车企转型”这个话题,雍军也是点到为止。你说宝马现场搞新旧款对比展,看着多少有点“我们还没数码化革命”的意味。毕竟传统玩家动起来慢,新想法落地要各种层层申批,想创新却深陷包袱。反倒中国造车新势力,研发环境松快,人才随便挖,啥点子马上试,真有点“早八年夜跑步”的感觉。
关于充电桩建设,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抠出来的。雍军嘴里虽然说啥“市场需求会推动配套改善”,但背后更实际一点——不是到了能挣钱、能火爆程度,欧洲资本和政策就不会真投钱。中国的经验表明,需求起来以后,桩建好、标准一统一,剩下都是细节。再说了,德国冬天冷到零下十几度,电池掉电快,这些都早被宁德时代新电池考虑进去。这种技术进化,就是中国出海真正的底气。
回头再说产品本地化。咱们中国品牌出去就要带上“成长的烦恼”:不是你会造车,啥市场都敢闯。中东要指南针,巴西要跑烂路,伊拉克要自动续电,墨西哥桩标准混乱……你如果还想着国内那套缩核传腔、批量复制,肯定会亏得底裤都没了。这其中的经验,贵就贵在试错和吸收,雍军的建议明明白白:中国品牌得抱团打天下,别一盘散沙让人家各个击破。
品牌定位还得说清楚,价格就是态度,高价不一定就有好货,但便宜货肯定没高端形象。阿维塔似乎挺擅长这套,拿高价定锚,全靠产品和体验去撑场子。把深蓝和阿维塔放成集团互补,一个性价比,一个高端智能,就是要给欧洲人“上课”——中国车不再只是便宜了,还能高高在上地玩品牌。两年都坚持参展不卖货,就是逼着欧洲人重新认识中国的高端电动汽车。
到头来,整个故事说白了是一场“谁能在别人家门口立住自己的牌坊”的游戏。你是选择假装顺应欧洲规则,还是敢于把自家的强项强行“植入”?阿维塔这波没啥好夸,不就是换个思路,拿出自信,高调表演技术、设计和用户体验,价格锚死高端,让欧洲人学会尊重。其实归根结底,车企出海拼到最后,谁看得准趋势、谁认得清市场需求、谁敢拿技术和态度打破偏见,谁才能分到那块大蛋糕。这才是雍军和阿维塔带来的启发:与其说你在卷市场,不如说你在卷全球产业认知底牌。能不能彻底站住脚,除了技术和价格,剩下的就是你有没有胆量和魄力,让别人认同你新的游戏规则。谁先做到,谁就赢得更多未来。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