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

你听说了吗?雷布斯又火了!不过这次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几百位花60万买了小米SU7的土豪粉丝正在集体要求退车!原因简直让人哭笑不得:那个要价4.2万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据说实际上就是两个啥功能都没有的"装饰孔"!我的天,4万多买两个孔?这波操作简直是把"X"玩儿到了新高度啊!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有驾

从顶峰到风波:雷军被自己的流量反噬

说真的,没啥东西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这不,小米汽车刚上市就遇到大麻烦了。

雷军这人确实有一套,诙谐幽默,接地气,简直就是媒体宠儿。特别是小米SU7发布后,那阵仗简直堪比乔布斯发布iPhone,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事业的新高峰。但成也萧何败萧何,现在雷军被自己的流量给反噬了。

按理说,雷军这么会玩儿营销,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吹牛要适度!结果这次好像是吹过头了,搞得现在粉丝都不信任他了。我觉得这个教训挺深刻的,在产品面前,再好的人设也得靠谱啊!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有驾

"花了4.2万就买了两个孔?"车主集体维权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小米SU7 Ultra因为那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宣传问题,现在已经陷入了舆论漩涡。上百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理由是高价选装的这个配件存在宣传不清晰的问题。

有个杭州的高先生找到媒体曝光说,他花了将近60万预订了一辆小米汽车,选的就是这个前机盖挖孔版。为啥选它?一是觉得帅,二是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它有"岛风"功能,可以给轮毂降温。听着多酷啊,高先生一心动就下单了。

结果呢?在一些博主的测试下,发现这功能根本就是个摆设!等于说,这帮车主多花了4.2万,就只得到了两个看起来很帅的洞?!这谁能接受啊?难怪高先生的诉求是想要退车。

老实说,我能理解这些车主的心情。你想想,花了60万买车,其中4.2万就为了一个看起来很酷的功能,结果发现被骗了,这换谁都得生气吧?这已经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诚信问题了!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有驾

官方"补偿方案":车主不买账

面对车主的投诉,小米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案简直让人无语:可以改配为普通机盖,但需要重新排队,等车时间可能长达30多周甚至40周!而且补偿方案还有时间限制,改配窗口仅开放至510日,若不接受且不提车,2万元定金将被没收。

这方案,说实话,也太不走心了吧?让人家重新排队等30多周,就相当于又等大半年?而且给的补偿是2万积分,价值才2000元左右,跟4.2万的选装价格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难怪车主们不答应。据说目前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超过300人,如果按每辆车60万计算,那就是高达1.8亿元的退款金额!相比上个月小米车高速事故引发的质疑,这次的危机感觉更棘手。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有驾

忠实粉丝的信任危机

这次事件最致命的点在于,这批维权的不是普通用户,而是那些最早支持小米汽车的死忠粉!他们大多经济实力不错,同样价位的车型有很多可选,但偏偏选了小米,为什么?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雷军这个人。作为小米首款汽车的首批买家,他们对雷军的"跨界造车梦"深信不疑,是最忠实的粉丝。所以愿意花几十万买一个"第一次",靠的不是小米引以为傲的性价比,而是对雷军和品牌的信任。

但现在,这份信任怕是要崩塌了。说句实话,没有经过5000次实际上路事故的经验总结,根本不可能造出好车,尤其是智驾车型!小米是好企业,但跨界造车的评估明显不够严谨。或者,他们其实很清楚必须经历这个过程,只能拿第一批忠粉当小白鼠。

虽然这话说得有点难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不光小米,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第一批产品的购买者基本都在"交智商税"。但问题是,雷军不该吹牛皮啊!该是装饰品就老实说是装饰品,非要说功能一大堆,这不是自砸招牌吗?

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要求退车,这次危机似乎更棘手-有驾

如何止损?要诚信也要智慧

我觉得,小米现在唯一的挽回方式,就是要么赶紧重新设计一下,真的让这个机盖有散热功能;要么就大幅降价,把这个挖孔机盖降到一万以内,相信粉丝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信任一旦被动摇,可不是一纸补偿就能轻易弥补的。雷军好不容易把小米汽车的口碑建立起来,可别因为这一个小小的"装饰孔",就前功尽弃啊!

老实说,我个人还挺喜欢小米的产品理念的,但这次的事件确实让我有点失望。希望雷军能认真反思,拿出真诚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弥补对粉丝的伤害。毕竟,再牛的企业家也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啊!

你们怎么看这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