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汽车品牌VinFast大规模出口海外!出口量还不低!

越南新能源车出海的背后,是一场颇具讽刺意味的全球贸易游戏。

999辆。这个在越南人眼中"吉利"的数字,标志着VinFast首批电动车正式登陆美国市场。

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越南人骄傲的时刻。一个成立仅5年的本土汽车品牌,居然能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严苛的市场获得6.5万辆订单?看起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崛起的经典案例。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01

越南"自主品牌"的真相其实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仔细对比VinFast在美销售的VF3和我国的五菱悦也,几乎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尺寸、造型、内饰设计,甚至连细节处的设计语言都惊人相似。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变装游戏"。

VF3的关键零部件——68马力电机、28.1度磷酸铁锂电池、电控系统、整套车机——全部来自中国。就连最基础的轮胎和挡风玻璃,也都是中国制造。

所谓的越南"自主研发",不过是把中国零部件运到越南,组装一下,换上越南品牌logo,然后以"越南制造"的身份出口美国。

02

真正讽刺的是,这样一款"换壳车",在美国市场却大获成功。

66小时,27649辆订单。比原厂五菱悦也在国内的销量高出太多——今年6月国内销量仅726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宁愿让消费者购买"越南制造",也不愿直接进口中国品牌电动车。即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些车的灵魂和血液,从电池到电机,全部来自中国。

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贸易现实。

03

VinFast的营销也相当有意思。

在越南本土市场,这家公司学习蔚来模式,推出"电池租赁",把车价从6.7万-9.2万人民币进一步压低。考虑到越南常年高温,纯电动车确实适合当地气候,也难怪能在本土市场站稳脚跟。

但细看背后,事情又不那么美好了。VinFast在越南的销量有多少是真实消费者购买的?据报道,相当一部分销量其实是卖给了创始人旗下的网约车公司。这和几年前国内某些新能源车企的"自我消化"模式如出一辙。

这是一个完美的内部循环:VinFast生产车辆,卖给自家网约车公司,再拿政府补贴。

04

更有趣的是VinFast的资本故事。

2023年8月底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美元,超过比亚迪和大众,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组装厂,市值超过拥有全产业链的比亚迪?这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巨大笑话。

当然,泡沫终究是泡沫。如今VinFast的市值已经腰斩,回归理性。

05

VinFast在美国市场也遇到了现实问题。

VF8车型在美国卖出200多台后就不得不召回,原因是"车门关闭不上"——这种基础工艺问题,在中国二线车企都不会出现。难怪被美国车评人评为2023年"负面评论最多的汽车"。

这也难怪美国人开始质疑这个越南品牌的可靠性。口碑一旦崩塌,想要重建就太难了。

一个没有核心技术、完全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品牌,无论包装多么精美,终究难以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06

VinFast宣称要在2026年实现美国本土投产,并在全球销售7.5万台车。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大,但对一个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已经是相当有野心的目标。

问题是,即使在美国建厂,VinFast仍然无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因为美国最新法案规定,到2026年,电动车电池使用的关键材料要有80%来自北美地区。这对VinFast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中国的三电技术和零部件供应,VinFast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这是越南汽车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就是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真相: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中心,任何想要在电动车领域有所作为的国家和企业,都无法绕开中国。

所以,当我们看到越南汽车"成功"出口美国的新闻时,背后真正的故事是:中国电动车技术通过越南这个"中转站",曲线进入美国市场。

这不是越南汽车工业的崛起,而是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强大的另一种证明。

越南汽车产业能走多远?说实话,只要依赖中国供应链,就很难真正崛起。但它或许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窗口。

越南汽车品牌VinFast大规模出口海外!出口量还不低!-有驾

你怎么看待这种"换标出海"的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