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瞅见这档子事儿,我头一个念头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替那位仁兄暗自叫苦。
五十好几万的车,刚开了一个把月,身价就跟断崖式下跌似的,跌到四十五万都没人敢伸把手接盘,这贬值速度简直是匪夷所思。
如今这世道,买车愣是成了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特别是那种自带热搜体质的电车。
咱先缕一缕,这事儿里头,谁也没啥大毛病,可细琢磨琢磨,好像谁都吃了哑巴亏。
小哥想显摆显摆,这无可厚非,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
小米SU7刚冒头那阵,声势浩大,宣传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雷布斯亲自摇旗呐喊,很难让人不怦然心动。
但症结就在这“怦然心动”上,一时兴起的消费,往往换来的就是钱包的“隐隐作痛”。
再说那续航,纸面数据和实际体验的落差,也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但这次SU7的续航“腰斩”似乎格外扎眼,直接影响了车主的切身感受。
你寻思,攥着买油车的银子,享受着电爹般的伺候,这谁能忍?
这就好比你上馆子点了份“巨无霸”盖浇饭,结果上桌一看,饭是管够,菜就那么几绺,搁谁都得窝火。
那些个二手车贩子也不是善茬,现如今小米SU7的行情,简直跟坐云霄飞车似的,一忽儿一个价。
谁也不敢打包票明天会不会又来一出“跳水大戏”,万一砸在手里,那可真是赔了个底儿掉。
他们不是不想捞油水,而是怕血本无归。
问题来了,为啥SU7的二手车行情这么飘忽不定?
一方面,电车这玩意儿更新换代太快了,今儿个还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明儿个就成了“老掉牙”的古董货。
另一方面,小米SU7自带话题光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的市场神经。
前阵子那波“退订风波”,直接给二手车市场下了道封杀令。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缘由归结为“品牌溢价拉胯”、“产品力不给力”时,是否忽略了更深远的症结所在?
比方说,普罗大众对电车的信任度,整个二手车市场的估值体系,以及厂商对产品品控的把关等等。
说白了,置办一辆车,不单单是添置一个代步工具,更像是在押宝一个品牌的未来走向,一种技术的革新方向,乃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
可眼下看来,这场豪赌的风险系数,似乎愈发水涨船高了。
蓦然回首,这位老哥的遭遇,着实也给咱敲响了警钟:消费需三思而后行,跟风务必审慎。
尤其是在面对方兴未艾的新鲜事物时,不妨多驻足观望一阵,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别等到真金白银打了水漂,才醒悟过来自己成了待宰的羔羊。
这事儿也颇具黑色幽默的意味,起初小哥想靠SU7来撑场面,结果如今却成了他人眼中的“冤大头”。
当初吸引他的外形设计和澎湃动力,眼下却成了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
这大概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吧。
眼下,这辆SU7依旧孤零零地停在二手车行的角落里,静候着它的下一任伯乐。
但愿,下一位车主能真正领略它的价值,而不是只盯着它背后那段“割肉放血”的辛酸往事。
至于那位老哥,估摸着以后再购车,肯定会多个心眼了。
说到底,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