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

10月13日凌晨,成都街头,一辆小米SU7 Ultra以150km/h的速度,撞上绿化带,瞬间翻滚、起火、爆炸。

火光冲天,路人冲上前砸窗、撬门、拿灭火器,可车门死死锁住,火势却越烧越猛。

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有驾

最先冲上去的是个开越野车的小伙子,他拽着车门把手使劲往后拉,可那藏在车门里的电子把手压根没弹出来,光秃秃的车门上连个发力的地方都没有。“快来搭把手!” 他的喊声引来了四五个路人,穿夹克的大哥从车里翻出锤子,抡圆了胳膊猛砸主驾驶车窗,玻璃被砸得咚咚响,只留下几道白印。有人急得直接用拳头硬刚,指缝里全是血,胳膊上划开好几道口子,可车窗连条裂缝都没开。

“我看见驾驶座上有人动了一下,肯定还活着!” 目击者赵青在楼上看得真切,他和朋友开车赶到现场时,路人已经砸开了半块车窗,有人伸手进去想开车门,却发现内侧把手也失灵了。这时底盘突然传来 “噼里啪啦” 的异响,浓烟裹着火星往外冒,吓得救援的人连连后退。有车主拎来灭火器对着车头猛喷,可火势根本压不住,反而越烧越旺,很快就把车身包成了火球。

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有驾

直到消防车呼啸而至,水枪压制住明火后,消防员拿出电锯开始切割车门,“滋滋” 的金属摩擦声在空旷的马路上格外刺耳。当变形的车门终于被撬开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 车里的人已经没了生命迹象,连模样都辨认不清。凌晨四点半,殡仪馆的车赶来,白色的裹尸布轻轻盖上,带走了这场救援中最沉重的遗憾。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不是小米 SU7 第一次因 “打不开的车门” 酿成悲剧。今年 3 月,安徽高速上一辆 SU7 标准版撞上水泥桩爆燃,车里三位女大学生没能逃出来,家属事后哭着质疑 “车门断电后就锁死了”。当时小米回应称 “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确认车门状态”,雷军还发文表态 “不会回避问题”,可大半年过去,类似的悲剧还是重演了。

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有驾

网友翻出工信部 9 月份刚发布的新规,明确要求新能源车把手必须带机械应急开启功能,“这都 10 月了,小米是没看见还是故意装没看见?” 有人晒出小米发布会的视频,雷军当时拿着话筒喊 “性能是基因,速度是信仰”,把 SU7 的 “18 层电池防护”“气凝胶隔热” 吹得天花乱坠,可现实是碰撞后不到一分钟车就烧透了,那些安全黑科技压根没起作用。

懂车的网友点出了关键:这种隐藏式电子把手看着高级,成本比传统把手贵三倍,可一旦碰撞断电就彻底歇菜。反观沃尔沃等老牌车企,哪怕撞得 B 柱变形,机械门锁也能手动抠开,这就是 “保命设计” 和 “噱头设计” 的区别。有车主吐槽,这把手不仅不安全,日常用着也闹心,凹槽里全是灰,冬天结冰了更是死活弹不出来,“纯粹为了颜值牺牲实用”。

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有驾

事故当天,小米港股直接暴跌近 7%,股价跌到 48.48 港元,市值蒸发超 900 亿。有股民无奈调侃:“雷军追求月销 5 万的目标,也得先把保命的门弄好啊。” 要知道 SU7 销量确实亮眼,今年 3 月单月交付就超 2.9 万台,全年目标定在 35 万台,可再好看的销量,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

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救援者。他们没有义务冒险,却愿意用流血的手去砸窗;他们知道火势危险,却还是拎着灭火器往前冲。有网友说得好:“飞机再先进也有手动降落模式,大楼再高也有消防楼梯,汽车再智能,也得给人留条逃生的路吧?” 这话被顶到热评第一,点赞超十万。

现场遗留的车辙印还清晰地刻在绿化带上,仿佛在提醒所有人:汽车的核心从来不是 0-100km/h 的加速有多快,也不是隐藏式把手有多显档次,而是碰撞后车门能不能打开,火起来能不能逃出去。

150码撞燃!成都SU7车主遇难后,小米股价暴跌7%,小米汽车为何老是出事?-有驾

截至发稿,小米尚未对成都这场事故作出回应,但网友们要的从来不是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希望小米别再只盯着交付量和股价,先修好那扇“打不开的门”,再谈什么“全球第一”。

毕竟,车轮上的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安全,才是所有技术的起点,而不是事故后的“免责声明”。

一句话,人的生命安全是所有车企必须敬畏的底线和红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