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聊起理想L9,车主们可谓是爱恨交织。三年前它风光登场的时候,凭着家用SUV天花板的形象直接封神。几乎每一个家庭用户都说,它把家人的需求给看透了,宽大的空间、舒适的配置,再加上增程不焦虑,说是开了理想,就不想换车。但现在风向变了,不进化就是退步,市场卷成这样,L9也绕不过残酷的竞争。
我们群里有一个老哥,买车那会儿跑了五趟4S店才下单,当时别提多满意了,车子空间大,第二排坐着像沙发一样舒服,冰箱、彩电都带着,带孩子出门那叫一个得劲儿。然而最近两次聚餐,他却开玩笑说,“理想是真的创新乏力,到了2026款,换个电动门还在吹,确实够不上问界M9和蔚来ES8的进化节奏了。”听得几个群友都笑中带愁——这可不是吐槽一家车企的问题,而是车主们的普遍心声:我们认可理想的理念,但真不是只靠这些小东西就能稳扎稳打了。
扯远了,回头说L9的问题。现款L9用的增程系统确实能打,纯电续航180公里,城市通勤一周烧一次油,的确够用。可问题是都有问界M9和蔚来的车了,纯电续航硬是往300公里冲。理想这块还趴着不动。你如果能做到25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别说上下班,周末去市郊溜达都不用烧一滴油,这才是真的省心。从家庭用户的角度来续航提升是把一周的烦心减少到最小值。不贪心,就是基本需求。
还有充电这事儿。群里有车主问过800V超充网络的事儿,咱还是得跟上这个技术风向。理想带个增程器没什么问题,毕竟混动够省心,但快充技术不能被落下。这几年,纯电车的快充速度越来越猛,别的车半小时补满80%的电,我们这却不得不等得焦灼。怎么也得有点“拿得出手”的实招。
讲到智能化,华为的那套ADS城市场景NOA处理路况,真的丝滑得让人嫉妒。理想自家的AD Max不算差,但单说在城市NOA的表现上,相较于问界M9,还差了口气。比如车主们时不时吐槽,遇到加塞不够果断,变线时机总是犹犹豫豫。其实理想要想夺回优势,光靠优化已经不够了,2026款L9必须整出点“真猛料”。像芯片这种硬核配置,就得换代升级,双Orin-X早不是最顶尖的了,英伟达Thor还是理想自研的下一代芯片,算力起码得翻一倍,要做到全路段都能开NOA,而且越开越聪明——这种技术拉满的体验才符合“豪华家庭车”的定位,说实话,这也是车主们期待的东西。
你千万别觉得只有技术上的问题,许多体验细节也是根本。比如这车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它大,但大不等于好。第三排上下车,第二排座椅移动速度慢,带老人孩子的时候真叫人捉急。有车主直接提出建议:速度得加快,角度要准,最好能一键调整到位。还有第三排的腿部空间,高个子坐久了缺乏舒适感,这些全是家庭用户亲身体验后反馈的细节。
再说说NVH,我们跑高速的时候,风噪其实还有点明显;增程器介入的声音比以前好多了,但对标BBA那些旗舰SUV,还能更精细。同样的,悬架虽然加了魔毯空气悬架,但减速带的细碎颠簸还是能感受到,急弯侧倾也能优化,做不到极致,家用旗舰天花板的名号迟早会让位。
你看问界M9现在卖得多猛,华为智能化技术加鸿蒙座舱,销量和体验都铺着来了;蔚来ES8虽然销量一般,但换电模式让家庭用户省了不少早晚充电的时间。更别提ET9,瞄准高端纯电旗舰市场,对标的直接是奔驰宝马那些老牌劲敌。理想如果还停在“小打小闹”的节奏上,真的扛不住这一轮竞争。
说个题外话,有群友调侃,“理想以后别追着电动门做文章了,整点真活吧。”其实车主们对理想不是没感情,当年选L9,是认可理想对家庭用车的理解——六座布局、冰箱彩电大沙发、增程系统焦虑低,这些都是让人拍板的重要原因。但市场竞争已经这么卷,接下来就看理想能不能真的进化。
压力固然大,但机会也在。不管是纯电续航是否突破250公里,智驾芯片是否冲出新算力,还是空间优化做细做实,这些都是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真正回馈。只要2026款L9能证明,它的天花板地位是靠技术创新和细节升级,而不是堆配置撑起来的,车主们一定还会愿意继续买单。但如果只是做做美容小改款,那可真的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