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在聊车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好像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当家花旦。
比如一说起商务接待,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别克GL8;要说家用省心的大七座,丰田的赛那和本田的奥德赛也都是响当当的角色。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作为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可以说最了解国人需求的大众汽车,为什么在七座MPV这个越来越火的领域,好像一直没什么动静呢?
可能有人会马上反驳,说大众不是有台威然吗?
没错,确实有这么一台车。
但它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低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台车在高峰期每个月的销量也就千八百台,到了最近,上个月全国范围内仅仅卖出去了751辆。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一款车长超过五米三,轴距超过三米一,块头比别克GL8还要大上一圈的德系旗舰MPV,如今在很多地方的经销商那里,价格已经从当年三十多万的起售价,一路跌到了十九万出头,几乎是打了对折,可即便是这样,愿意为它掏钱的人还是寥寥无न्ग几。
甚至连后来者,比如现代的库斯图,在销量上都能稳稳地压它一头。
这实在让人想不通,一台顶着大众光环、尺寸领先、配置也不差的德系大车,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背后的原因,远比一个简单的“降价”要复杂得多。
首先,威然这台车从一诞生,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身份”问题。
很多人第一次在路上或者展厅里看到它的时候,心里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这是一台MPV”,而是“这是一台被拉长了的SUV吧?”。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威然这台车,它并不是诞生于一个纯粹为MPV设计的平台,而是和大众旗下的途昂、途观这些SUV车型共享了同一个平台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QB平台。
这就导致了它的整个车身姿态和设计语言,都带着一股浓浓的SUV味道。
你看它那个高高隆起的车头,硬朗的车身线条,都和我们传统印象中那种方方正正、注重空间实用性的MPV形象格格不入。
MPV的买家,需求其实是很明确的。
如果是公司采购用于商务接待,那需要的是像GL8那样,外观沉稳大气,一看就很有商务范儿,能撑得起场面。
如果是家庭用户购买,那需要的是像赛那或者奥德赛那样,造型上就告诉你“我很能装”,内部空间灵活多变,上下车方便。
而威然恰恰卡在了这两者之间,说它商务吧,它那个SUV化的外观显得不够庄重;说它家用吧,它又缺少了那种亲和力和纯粹的实用主义造型。
这种“四不像”的设计,让很多潜在客户在第一眼就把它从备选清单里划掉了,因为它没能准确地传递出自己作为一台MPV应该有的信号,这是它失败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当然,如果我们抛开这个外观和定位的争议,单从产品力本身来看,大众威然其实是一台相当不错的车。
你坐进车里,那种德系车特有的厚重感和高级感是它的一大优势。
相比于同价位很多车型,特别是经常被吐槽内饰“塑料感”太强的日系对手,威然在用料上是下了本钱的。
车内大面积都用了软质的皮革和木纹饰板进行包裹,晚上还有氛围灯点缀,配上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整体营造出来的豪华氛围,完全对得起它曾经高昂的售价。
而且在配置上,像是什么L2级别的驾驶辅助、自动泊车、座椅通风加热、高品质的哈曼卡顿音响、全车多层隔音玻璃等等,这些能提升舒适性和科技感的配置,它基本上都配齐了。
空间方面更是它的强项,得益于超过五米三的车长和三米一的轴距,它的第三排座椅不再是很多七座车那种只能应急坐小孩的“小板凳”,而是真正能让一个成年人比较舒服地坐进去的“真七座”。
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更是功能齐全,舒适度很高。
开起来的感觉,也保持了大众一贯的高水准,底盘非常扎实,转向精准,高速行驶的时候很沉稳,完全没有一些大尺寸MPV那种忽忽悠悠像开船一样的感觉。
动力上,全系搭载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动力输出平顺又有力,开起来的感觉很轻快。
看到这里,问题就更让人费解了。
内饰豪华、空间宽敞、开起来也舒服,这么一台优点突出的车,为什么就是卖不动呢?
关键就在于,威然引以为傲的这些优点,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MPV买家最看重的核心要素了。
它的短板,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里,被无限地放大了。
这个最大的短板,就是它的油耗。
作为一台纯燃油车,它的2.0T发动机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百公里油耗轻松就要去到10升以上,这在今天这个油价高企的年代,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它的直接竞争对手丰田赛那,凭借一套混合动力系统,能把综合油耗做到6升左右,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
这一对比,威然在用车成本上的劣势就暴露无遗了。
更致命的是,市场的大环境已经彻底变了。
就在威然还在坚守传统燃油车阵地的时候,以比亚迪腾势D9、广汽传祺M8、理想MEGA等为首的中国品牌新能源MPV,已经用全新的技术和理念,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
这些新车型,要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要么是纯电动,它们不仅带来了更低的能耗,甚至可以实现日常通勤完全不用油,而且电动机驱动的平顺和安静,是传统燃油车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它们带来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式的全新车内体验,智能化的车机系统、先进的语音控制、高度智能化的辅助驾驶,这些都让威然那套传统的大众车机系统显得像上个时代的产物。
所以,大众威然的困境,归根结底是它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太慢了。
它就像一个用着旧地图的旅人,试图去寻找一个新的目的地。
它所坚持的“德系质感”和“驾驶体验”,在面对新能源带来的低成本、高智能的降维打击时,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想买商务车,有根深蒂固的别克GL8;想买省钱又实用的家用车,有日系混动和一大批更懂中国家庭需求的国产新能源MPV可选。
威然就这样被尴尬地晾在了中间,高不成低不就。
它的降价,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清仓,而不是真正找准了自己位置的重新出发。
它本身是一台好车,只可惜,它生错了时代,也找错了对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