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半年向引望买56亿!全年220亿的话,下半年要砸多少钱?
刷朋友圈看到个汽车圈的数据,有点意思——赛力斯今年1到6月从引望采购了56个亿。这数字搁谁那都够扎眼的,毕竟半年56亿,全年预计要到220亿。有人就犯嘀咕了:按这势头,下半年得再掏164亿往引望兜里送?这钱花得值不值?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事儿。
先给不太了解的朋友补个背景。引望是谁?它是华为和赛力斯去年牵头的合资公司,主要干智能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像智能驾驶、电驱系统这些硬核技术,基本都攥在手里。赛力斯呢,这几年靠和华为绑定的问界系列火出圈,从以前“造车三线小厂”变成新能源赛道的热门选手,问界M5、M7在大街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俩字儿:卖爆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赛力斯得这么大手笔采购?说白了,这是“绑定式发展”的必然。你想啊,问界的车能卖得好,核心技术靠的是华为的智能方案,可技术落地得有硬件支撑。引望作为专门给问界“造芯”的,赛力斯要扩大产能、提升销量,肯定得加大采购量。就像开餐馆,客人越来愈多,后厨的食材储备自然得跟上,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往深了看,这220亿的采购协议,其实是赛力斯和华为对未来的“双向押注”。赛力斯这边,去年全年净利润才刚转正,今年要是问界销量能冲上50万辆,那营收翻倍不是梦,但前提是得有足够的零部件供应。引望那边呢,作为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产能爬坡需要大客户撑场,赛力斯这个“亲儿子”订单自然得优先保。说穿了,这哪是单纯的买卖?更像俩队友绑在一块儿跑马拉松,你给我递水,我给你擦汗,目标都是冲过终点线。
不过有人会犯嘀咕:这么大的采购额,赛力斯会不会压力太大?咱查了下数据,赛力斯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0%,其中问界系列贡献了七成以上的利润。换句话说,卖车的钱足够覆盖采购成本,而且随着问界新车型(比如即将上市的M9)陆续交付,销量还在往上蹿,这采购其实是“以产定销”的合理操作。打个比方,你现在开了家奶茶店,突然发现某款新品每天能卖1000杯,那肯定得赶紧跟原料商签大单,不然断货了,损失的可不止那点采购钱。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引望除了给赛力斯供货,最近还和奇瑞、江淮等车企谈合作。这说明啥?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正在从“单一爆款”向“多品牌矩阵”拓展,而赛力斯作为第一个深度绑定的伙伴,提前锁定了“核心供应商”的位置。未来就算其他车企加入,赛力斯的采购成本可能还能更低——毕竟先来后到,合作关系也更稳定。
说到底,赛力斯这220亿的采购,不是“人傻钱多”,而是看准了和华为合作的长期价值。在新能源汽车卷到“月月都有新品牌倒闭”的当下,能和头部科技公司深度绑定,把技术、产能、市场全拧成一股绳,或许才是存活甚至突围的关键。就像当年手机圈的HTC和谷歌,早期的深度合作让HTC一度成为安卓机皇;再看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能和华为一块儿“造芯”的,赛力斯算是头一批吃螃蟹的。
商业合作的本质,从来都是各取所需的棋盘。赛力斯押注引望,引望也押注赛力斯,这场“双向奔赴”能不能成?咱们不妨等着看年底的销量榜——要是问界真能冲进新能源前三,那这220亿花得就值;要是没达到预期,那也得再琢磨琢磨合作模式。不过就目前这势头,赛力斯这步棋,至少走得不算偏。
经典语句:合作的最高境界,是让彼此都成为对方的“刚需”,就像齿轮间的润滑油,少了谁都转不顺畅。
内容调用资料信息网站名称:赛力斯集团2025年半年度报告、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公示系统、乘联会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统计平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