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

得,又一份财报出来了,上汽的。

净利润暴增644.9%,这数字扔出来,跟往滚油里浇了瓢凉水似的——炸了!一时间,叫好的、捧的,恨不得把上汽这头沉睡的老狮子说成是刚从漫威宇宙里蹦出来的超级英雄。

先别急着开香槟。

混我们这行的,见了这种坐火箭一样的增长率,第一反应不是鼓掌,而是“咦?”一下,心里得打个小九九。暴增的背后,要么是去年实在太惨,基数低得像个坑,今年随便一填就显得高;要么就是真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大招憋出来了。上汽这回,我估摸着,两者都有。但更有意思的,是藏在这数字背后的那种味道,一种老江湖终于想明白、不跟小年轻们拼刺刀,而是开始掀桌子的味道。

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有驾
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有驾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汽车制造巨头”向“科技企业”转型的故事。这套词儿,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哪个大厂不这么包装自己?要我说,这更像一个家底厚到离谱的“老钱”,看着一群互联网新贵天天在那儿吆喝“颠覆”,一开始还不屑一顾,后来发现真要被抄后路了,终于慢悠悠地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从后院那口深不见底的老井里,一桶一桶往外拎东西。

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有驾

这口井里,有三样东西,是那些新势力们砸再多钱、开再多发布会也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一种是“渣男式”的技术布局,一种是“收租公”的全球心态,还有一种,是把“土味”营销玩出花儿来的地面能力。

先聊聊这个“渣男式”布局,你听着可能糙,但理儿不糙。

现在造车新势力,最喜欢讲什么?专注。all in纯电,一条道跑到黑,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一个技术路线上,这故事性感,听着就热血沸腾。可上汽呢?你看看他那摊子,纯电、插混、增程、氢燃料,甚至还跟清陶搞固态电池。好家伙,市面上能喘气的技术路线,他一个没落下,全给布局了。

这叫什么?在小公司身上,这叫战略不清晰,贪多嚼不烂。但在上汽这种体量的“巨无霸”身上,这就叫家大业大,输得起。他就像个不想结婚的“海王”,跟这个姑娘聊聊,跟那个姑娘也处着,从不把话说死,谁知道未来哪个能成正果?

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有驾

你想想,这背后的逻辑有多鸡贼。电车这玩意儿,技术迭代快得跟翻书一样,今天你800V平台牛,明天人家固态电池就量产了。你把身家性命都赌在一条路上,万一赌错了呢?一夜回到解放前。上汽不这么玩,他用庞大的研发体系和资金,在每条可能的赛道上都先放一个选手占着位置。这就像打牌,我手里牌多,总有一张能管上你。DMH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6.3%,续航搞到2000公里,这是给那些还有续航焦虑的人准备的;“恒星增程”和800V快充,是跟纯电派正面刚的;跟清陶的固态电池,那是给未来买的保险。

尤其是安全这块,更是老牌车企的“肌肉记忆”。新势力们天天卷智能、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最近不是集中爆出安全问题,开始集体“补课”了么?上汽这种老厂,骨子里就刻着对安全的敬畏。什么“零燃+三电终身质保”,什么车身安全标准比国标高30%,什么电池包跌落测试高度是国标两倍……这些东西,平时吹牛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响亮,但真到出事儿的时候,这就是压舱石。

你看,他不是要当哪个领域的“单项冠军”,他要的是一个“没有短板”的六边形战士。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稳健,甚至有点“保守”的策略,在新势力看来可能不够酷,但对于一个年销几百万辆、牵扯几十万人生计的庞然大物来说,这才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先活着,再想着怎么活得漂亮。

再来说说那个“收租公”心态。

以前咱们提上汽,总绕不开大众、通用。那真是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合资品牌就是两棵摇钱树。可现在风水轮流转了,新能源这波浪潮,把老师傅们全拍在了沙滩上。你猜怎么着?上汽这个曾经的“学生”,现在开始反过来给“老师”上课了。

财报里那段“双向赋能”的黑话,翻译过来就是:大众、奥迪、通用这些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玩不转了,得靠上汽的技术和平台来开发新车。上汽跟奥迪搞新平台,跟大众联合开发二十多款新车,通用别克的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也得靠上汽的技术加持。

这事儿你要是放在十年前,说出去能被人笑掉大牙。但现在,它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上汽在智能化、电动化这块,真攒下了点真东西,而且是能让国际巨头都点头认的硬通货。

这就像一个老牌的收租公,以前靠着祖上留下的几栋楼(合资品牌)过得舒舒服服。后来发现周围建起了好多新潮的互联网产业园,自己的老房子租不上价了。他没自暴自弃,而是咬咬牙,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装修,装上了最新的智能家居和高速网络(自研三电和智能驾驶)。结果呢?不仅老租客(合资伙伴)续租了,还愿意花大价钱请他帮忙设计新楼盘。

更有意思的是海外市场,尤其是MG这个牌子在欧洲卖疯了。在欧美又是加关税又是搞壁垒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增长,这就不简单了。这背后是上汽几十年全球供应链和渠道布局的功力。新势力们现在才吭哧吭哧地往海外跑,到处碰壁,而上汽这条“过江龙”,早就把水搅热了。

这种感觉,就是从一个单纯依赖别人的“地主”,变成了一个既能自己种地,又能教别人种地,还能把粮食卖到全世界的“新农场主”。这种身份的转变,比那个600%的利润增长,来得更深刻,也更让人踏实。

最后,必须得聊聊他们那个“土味”营销。

说它“土”,不是贬义,而是说它接地气,有股子泥土的芬芳。

新势力怎么卖车?城市CBD最贵的地段,开一个富丽堂皇的体验中心,咖啡、甜点、儿童乐园一应俱全,让你感觉不是在买车,是在逛奢侈品店。这套玩法,高大上,但成本也高得吓人。

上汽怎么干?MG4搞快闪店。在商场、在步行街,搭个小台子,摆两台车,再派几个自家年轻员工去站台。这阵仗,看着跟十年前手机厂商搞路演似的,土不土?可效果好得出奇。

关键在哪儿呢?它把“买车”这个重决策,拆解成了一个“顺便看看”的轻行为。你逛着街,喝着奶茶,一扭头,“诶,这车挺好看”,就过去摸两把,坐一坐。不买没关系,加个企业微信,销售跟你聊两句,回头把你的信息同步给你家附近的4S店。你看,前端用轻量化的方式引流,后端用庞大的传统经销商网络承接,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套打法,新势力学不来。为啥?他们没有那么多“毛细血管”一样的4S店。上汽这是把自己的历史包袱,变成了新时代的护城河。这种“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模式,把空中(线上宣传)、地面(商圈快闪)和根据地(4S店)全盘打通,效率高得可怕。

还有智己那个商超店,服务做到什么份上?营业到晚上10点,你坐地铁来,他去地铁口接你,你想试驾,他直接把车开到你家楼下。这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这是在拼海底捞式的服务。把姿态放得极低,把用户捧得极高。

这种深入到毛细血管的地面执行力,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笨功夫”。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这种“笨功夫”反而显得格外珍贵。它说明这家企业,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还知道怎么弯腰插秧。

所以你看,把这三件事串起来,上汽的形象就立体了。

它不是一个一夜暴富的赌徒,而是一个精于计算的牌手,手里的牌多得让对手眼花缭乱;它也不是一个只会被动收租的老地主,而是一个懂得技术输出和全球布局的农场主;它更不是一个只会说漂亮话的PPT梦想家,而是一个能把西装和胶鞋穿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实干家。

上汽财报利润暴增,技术上广撒网,还反哺合资伙伴-有驾

这哪是转型啊。

这分明是觉醒。一头被时代洪流冲得晕头转向的巨象,终于在泥潭里站稳了脚跟,抖了抖身上的水,开始迈开沉重而坚定的步子。它的速度可能不如猎豹快,姿态也不如雄鹰优美,但你最好别挡在它前进的路上。

毕竟,当大象开始奔跑时,整个地面都会为之震颤。

这棋局,你怎么看?评论区盘盘。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