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莱比锡工厂同时投产两台M3:550匹燃油版9.8万美元,600匹纯电版10.5万美元,霍伊顿克说外观相似度达90%却没人能分清
S58发动机在3200转时突然爆发,48V电机同步输出50牛·米扭矩,整个人被按在桶形座椅里动弹不得。三秒出头破百的加速感还没散去,耳边传来的却是哈曼卡顿音响模拟出来的声浪——这台纯电版M3在直线加速赛里领先了燃油版半秒。莱比锡工厂的装配线上,穿着相同外壳的两台车正往不同方向驶去,一台去加油站,一台奔向充电桩。
站在停车场里,你多半认不出哪台喝油哪台充电。双肾格栅的轮廓摆在那儿,燃油版那张嘴开得大些,像在大口吸气;纯电版把进气口封了,换成一副紧闭的表情。侧面线条几乎一模一样,隐藏式门把手配凸起轮拱,凑近才能瞧出门道——燃油版轮拱里塞着碳纤维导流槽,纯电版用蓝色装饰条做标记。尾部差别更明显,燃油版留着双边四出排气和扩散器,纯电版改成贯穿式尾灯配隐藏式扩散器。霍伊顿克在CES展上说两台车外观相似度有90%,这话没毛病。
钻进车里,手感立刻不一样了。燃油版的碳纤维换挡拨片和实体M按键还在,那种咔嗒咔嗒的机械反馈是老派性能车的标配。纯电版换成旋钮式换挡,方向盘上多了个“Boost Mode”按钮,摁下去电机会榨干全部功率往外喷。17.9英寸曲面屏两边都配了,三根手指在屏幕上划拉一下,驾驶模式就换了档。座椅头枕里嵌着扬声器,导航提示音或者发动机声浪就从耳边冒出来。
燃油版还在榨S58那台3.0T双涡轮机器的最后一滴潜力。加上48V轻混系统,综合功率往550匹马力上冲。起步那一下,电机塞给你额外50牛·米扭矩,像背后有人猛推一把。跑起来后动能回收给电池充电,WLTC工况下油耗能降8%。0到100公里加速压进3.2秒,对烧油的车来说已经够狠了。
纯电版装的是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双电机四驱配置,功率往600匹上走。没了发动机轰鸣,宝马录了200多小时原声,AI算法调出来的声浪层次挺丰富。直线加速时纯电版能领先燃油版半秒,电机那股瞬间爆发力是内燃机追不上的。120公里时速巡航,纯电版车内噪音比燃油版低5分贝,但急加速时声浪系统的音量和频率跟真发动机差不多。
底盘都用了Neue Klasse平台的800V高压电气架构。燃油版优化了前双球节后五连杆悬挂,簧下质量轻了15%;纯电版靠电池平铺,前后配重做到48:52。燃油版在纽北刷圈速比现款快3秒,纯电版过弯姿态更稳。两台车都配后轮转向,转弯半径11.8米,城里挪车挺灵活。
热管理各有章法。燃油版双循环冷却系统把发动机和变速箱分开伺候,连跑赛道时机油温度稳在110到120度之间。纯电版电池包用直冷式散热配双轴流风扇,电池温度波动控制在正负2度内。两台车都能连续跑10圈纽北不触发保护机制,这耐久性没啥可挑的。
轻量化上,燃油版靠碳纤维车顶和铝合金悬挂把整备质量控制在1750公斤内。纯电版虽然背着电池组,但一体化压铸车身和玻璃纤维尾门抵消了重量增加。车身扭转刚度燃油版是40000牛·米每度,纯电版因为电池结构优势达到42000牛·米每度。
宝马把燃油版瞄准35到45岁的传统性能车玩家,打的是“终极驾驶机器”牌;纯电版想吸引25到35岁的科技群体,卖点是“零排放高性能”。两边都提供M Performance套件,碳纤维件和赛道调校服务可以选装。
燃油版2028年7月在莱比锡工厂投产,纯电版提前到2027年第四季度下线。工厂的柔性装配线能同时造燃油、纯电和插混车型,装配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电池组来自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100%绿电生产,符合欧盟碳关税标准。
一台烧汽油,一台跑电流,但都挂着M3的标。选哪个得看你是更享受排气管的轰鸣,还是更在意电机的静谧。宝马把两条路都铺好了,往哪边走自己看着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