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超越现在,上汽瞄准未来增长

不止突破当下,上汽聚焦下一个增长引擎

全新智己L6上市即斩获3万订单,荣威、MG半年新增超250家门店,上汽乘用车5月国内销量暴涨62.8%——这一连串数字背后,不是偶然的市场反弹,而是上汽集团一场静水流深的战略变革正在释放能量。自2024年启动“资源聚焦,握掌成拳”改革以来,上汽不再追求“多点开花”,而是把五个手指捏成一个拳头,向市场打出一套组合重拳。而我最关心的,是这场变革如何真正落到我们普通人能摸得到、开得上的车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变化,不止看数据,更要看实车、试驾感、用户体验,以及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野心。

“大单品”不是省钱,是让好车更快落地

很多人一听“整合”“合并”,第一反应是“裁员”“收缩”。但我在参观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时发现,真正的变化,是研发流程的“去壁垒化”。过去荣威和飞凡各自为战,同一套电池平台要重复验证两次,一个智能座舱系统要适配两套逻辑。现在呢?开发周期缩短30%,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像智己L6这样的新车,从概念到量产,比以往快了近三个月。

我在试驾智己L6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车不像“新势力”那样激进,也不像传统车企那样保守,它像是一个“懂行的老司机”突然开了窍。方向盘手感沉稳,但转向响应却异常灵敏;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时滤震干脆,没有多余的晃动。这种“收放自如”的质感,背后正是“大研发”体系下,底盘、三电、智能驾驶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

不止超越现在,上汽瞄准未来增长-有驾

上汽提出的“大单品”策略,说白了就是通过平台化、通用化,把单个车型的规模做大,成本压下来,把省下的钱投入到核心技术上。比如智己L6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和“四轮转向”,这些原本只在百万级豪车出现的技术,现在能下放到30万级车型,靠的就是规模化带来的成本摊薄。

渠道整合:不是关门,而是升级体验

说到买车,大家最烦什么?4S店太多选择困难?服务参差不齐?售后等待太久? 上汽这次渠道整合,恰恰在解决这些痛点。

以前荣威和飞凡各自建店,同一个商圈可能两家店隔着一条街,互相抢客户。现在统一为“上汽大乘用车”渠道,展厅重新设计,一个店就能看到荣威、MG、智己的全系车型。我在上海一家新升级的品牌体验中心看到,展厅采用“生活场景化”布局:一边是家庭SUV搭配露营装备,一边是运动轿跑配上骑行 gear,不再是冷冰冰的展车排列。

更重要的是,售后服务资源实现了共享。维修技师可以同时服务多个品牌,专用工具和诊断设备不再重复采购,这意味着维修等待时间更短,配件库存更充足。一位MG车主告诉我:“以前换个电池要等三天,现在同城调货,一天搞定。”

不止超越现在,上汽瞄准未来增长-有驾

这轮渠道扩张不是盲目铺店,而是精准下沉到长三角、成渝、京津冀等高潜力市场。日均新增2家门店的速度,说明投资人对上汽新战略是真金白银地看好。

试驾智己L6:智能不是堆配置,而是“懂你”

说到智能电动车,很多人只看“激光雷达几个”“算力多少T”。但我在试驾智己L6时发现,真正的智能,是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开启L2级辅助驾驶后,车辆在高架上自动跟车、变道、超车一气呵成。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变道逻辑:不像某些车型“猛打方向”,L6的变道动作非常柔和,像老司机一样先观察、再轻打方向、平稳切入,乘客几乎感觉不到晃动。这背后是上汽与零束科技深度协同的成果——智能驾驶系统不再是一个“外挂模块”,而是从底层融入整车架构。

再看座舱。26.3英寸的巨幅连屏确实震撼,但更打动我的是它的交互逻辑。语音助手响应快,而且能理解“模糊指令”,比如我说“我有点冷”,它不仅调高空调温度,还自动关闭天窗、打开座椅加热。这种“场景化智能”,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不止超越现在,上汽瞄准未来增长-有驾

当然,智己L6也不是完美。后排座椅偏硬,长途乘坐舒适性有待提升;车机偶尔卡顿,特别是在切换导航和音乐时。但整体来看,它已经跳出了“参数内卷”的怪圈,开始追求“体验升维”。

横向对比:谁才是真正“六边形战士”?

我们拿智己L6(28.99万起)、蔚来ET5T(29.8万起)、比亚迪汉EV(21.98万起)做个简单对比:

维度 智己L6 蔚来ET5T 比亚迪汉EV

动力性能 后驱/四驱可选,零百3.3秒 双电机四驱,零百4.1秒 单/双电机,零百3.9秒

续航 900km(超长续航版) 710km(100kWh) 715km(顶配)

智能驾驶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L2+级 NIO Pilot,选装才含激光雷达 DiPilot,L2级

底盘技术 灵蜥数字底盘+四轮转向 空气悬挂+CDC 比亚迪e平台3.0

售后服务 上汽体系,覆盖广 蔚来服务好,但网点少 网点多,服务稳定性一般

智己L6的优势在于“技术下放”:四轮转向、数字底盘、激光雷达全系标配,在同价位中罕见。蔚来赢在服务和品牌调性,但智能化需额外付费。比亚迪则靠性价比和三电技术,但智能化体验略显保守。

如果你追求极致驾驶质感和前沿科技,智己L6值得考虑;如果更看重服务和社区氛围,蔚来仍是首选;预算有限又想要长续航,汉EV依然靠谱。

用户真实反馈:从“观望”到“下订”

我在一场车主交流会上认识了李哥,一位从燃油车换到智己L6的用户。他说:“以前觉得国产电动车就是‘大号手机’,但试驾L6后发现,它的底盘质感和操控响应,已经不输50万级的宝马。”

另一位荣威D6车主王姐则说:“以前觉得荣威就是‘家用车’,现在D6混动版油耗才4L,续航1000km,接送孩子、跑长途都不愁。”

这些真实反馈让我意识到,上汽的变革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从产品力出发,重新赢得用户信任的过程。

未来已来:上汽的“下一程”怎么走?

上汽的“大乘用车板块”整合才刚刚起步,但效果已经显现:1-5月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64%,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3%。这说明,聚焦自主品牌、提升运营效率的路子,走对了。

但挑战依然存在。如何避免“大企业病”?如何保持创新敏捷性?如何在全球市场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我倒是觉得,上汽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继续“卷价格”,而是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从试驾、购车、用车到售后,打造一条无缝衔接的服务链。毕竟,车的本质是“移动的家”,而不是“移动的广告牌”。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上汽这次战略聚焦?

你觉得“品牌合并”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是你,会选智己L6、蔚来ET5T,还是比亚迪汉EV?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不止超越现在,上汽瞄准未来增长-有驾

顺便说个花絮:我在试驾L6时,工程师悄悄告诉我,下一代车型已经在测试“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预计2026年上车。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数据来源:上汽集团2025年1-5月产销快报、上海车展公开资料、内部调研访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