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确实是赚到了麻线。
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本年度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考虑到迪子之前的出色表现,大家都认为他的业绩应该相当不错,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收入竟然如此之高。
依据财务报告的数据,比亚迪营收在第一季度达到了1703.6 亿元,与去年相比有了36.35%的增长。与此相对照,经过老马的各种疏忽,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营收约为1411.5亿元,这已经远远落后于迪子。
更为夸张地说,那就是盈利。
这个季度是比亚迪的时期
其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91.55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0.38%,这是特斯拉第一季度盈利的三倍,这相当于实现了一天内净赚一个小利润的目标。
在更为关键的非净利润部分,迪子这个季度的收入为81.7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惊人地达到了117.8%。
所谓的“扣非”,是指将那些非经常性的损益,例如补贴或投资收益等,全部剔除,从而获得的净利润。这份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
怎么可能赚到这么多钱呢?从财务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长引起的。
在第一个季度中,比亚迪销售了总计100.08 万辆汽车,与去年相比有了59.81%的增长。在这之中,乘用车的数量达到了98.61 万辆,与去年相比有了57.93%的增长。
仅仅通过观察这个数值是不会有太大的感觉的,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大盘的总体状况。
依据中汽协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1-3月期间,乘用车市场的总产出和销售量分别达到了651.3 万辆和641.9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实现了16.1%和12.9%的增长。
原本在第一季度我们会有春节假期,这被视为传统的汽车市场的淡季。在今年,得益于多项政策的有力支持,我们已经成功地维持了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
尽管比亚迪的增长率接近60%,但这只是其他品牌的淡季,与我迪迪并没有直接关系。。。
比亚迪在第一季度的销售表现出色,这当然与其两项主要策略密切相关。
在2月份,智驾版首次亮相,一次性推出了21种车型,每一款车型都配备了辅助驾驶功能,并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配置调整,总体而言,这是一款加了配件但不增加价格的车型。
尽管吉利、奇瑞等知名厂商不久后也采纳了这一策略,但可以肯定的是,迪子的这一行动确实发挥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显然,海鸥这款车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在今年的1月和2月期间,海鸥的销售量都没有达到其主要竞品吉利星愿的水平。然而,到了3月,海鸥的销量仅为3.4 万台,这一数字迅速超过了吉利星愿的预期。
3月发布的兆瓦闪充1000V平台1000A的大电流10C倍率,是另一项重要措施,其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1000kW。
以前迪子在产品方面是领先的,但现在当它被展示出来时,其纯电技术也走在了前列。
凭借这些优势和出色的性价比,比亚迪在20万以下的市场份额上,无疑已经稳固了其地位。
比亚迪除了在基本盘上的表现外,其在高端品牌和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迪子这个高端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实际上,它正在悄悄地成长和发展。
以数据为依据,在第一季度,方程豹、腾势和仰望这三大品牌的总销量达到了5.26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36.5%的增长。
在这其中,方程豹的表现是最为出色的。在2月份,豹5进行了一次年度的改款,其中的主要变动是加入了华为智驾,并为老款提供了丰厚的折扣。
到了3月,豹5的销售量迅速上升,累计达到6036台,与2月相比,销量几乎翻了一番,与坦克300的销量相差无几。另外,定位更为高端的豹8也成功售出了2015台。
在过去的两年里,方盒子市场一直非常繁荣,越野车和智能驾驶被众多人误认为是虚假的需求,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天不进行深入的讨论。然而,你必须承认,配备华为智驾技术的方程豹,在这个分类中,确实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点。
还有一个高档品牌仰望,在不久之前宣布了其销量已经超过1 万台的壮丽业绩。作为一个售价高达百万的品牌,它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再观察国际市场,这无疑是亚迪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
依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比亚迪的出口汽车数量达到了大约21.4 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倍,并且它几乎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半数。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迪子每月都有7 万辆车被销售到国外,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目前的月销量峰值也仅为5 万辆。
在过去的一到两年里,比亚迪持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力度。该企业已经进驻了全球超过7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在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而在巴西和匈牙利也有正在建设中的工厂。
此外,它还独立研发了一艘专为汽车出口设计的滚装船。比亚迪的高级管理人员李云飞透露,“比亚迪现有的8艘滚装船中,有4艘已经开始运作”。
对当前的比亚迪而言,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决策。在过去的一年中,它的销量达到了427 万辆,这是首次超越上汽集团,确立了其作为国内销量领先的汽车企业的地位。
在一年的时间里,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总容量约为2400万辆,而迪子市场的容量则达到了400多万辆,这已经是南北大众在高峰时期的累计表现。
毫不夸张地讲,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可能接近天花板。
相对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定价更高,利润也更高,特别是在关税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中,单车的利润可能是国内的两倍甚至更多。我认为这也构成了比亚迪在第一季度利润激增的一个关键因素。
比亚迪在今年的海外市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野心,他们的目标是达到80-100万辆,这比去年的数字增长了一倍。
好的,在谈到营收之后,我们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比亚迪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在第一季度,其销售、管理和财务的总费用达到了91.79 亿元,与上一年相差无几。然而,由于今年的营业收入显著上升,目前这三项支出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为5.39%,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4.42%。
尽管收入有所上升,但支出却未见增长,这导致了利润的急剧增长。迪子的这一波表现出了规模效应的真正含义。。。
总的来说,到了2025年初,比亚迪已经提交了一份令人震惊的业绩报告。从这一点可以明显观察到,各大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差异将逐渐扩大。
尽管今年的市场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像比亚迪这样的顶级汽车公司的盈利速度却逐渐加快,而那些还在盈利线上挣扎的企业,如果不能有所改善,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会非常有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