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吉利刚刚官宣的蓝气球,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它的尺寸——大概3100×1558×1610mm,轴距好像才2015mm。你想啊,在城市里纯粹为了几公里短途出行,开一辆巨大的SUV,真的是没啥必要。刚才我站在展车旁边,试着用脚踩了踩轮圈,那14英寸的小轮子让我惊讶——这么小,怎么还保证过得去街头的坑洼?一辆微型车,走起弯来会不会太不稳?我倒觉得还好,路感更直接。
对比一下身边那些同价位的微车,比如五菱宏光MINIEV(指导价35000左右)和奇瑞QQ冰淇淋(大概37000左右)。它们的优势在于:宏光MINIEV很耐操,但外观上总觉得有点塑料感,而奇瑞的设计则偏向萌系但空间有限。而这个蓝气球,看起来格外复古——像我记得小时候小时候的卡通车,圆滚滚的,配色也明亮。我在想,如果用一份相册翻到这款的图片,或许会有人说这车看起来像糖果或真的挺治愈。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续航大约是210公里(估算,样本少),这在城市短途基本够用。它用磷酸铁锂电池,寿命肯定比锂电池长,安全性也高。你会不会觉得,210公里这个数字,不能算强,但对于我每天上下班那点距离,也许真够用?大概每天80公里以内——估算一下,充一次也就能省点油钱。一公里的成本,差不多0.3元(心算),比起打车,还是划算多了。
这车动力也是个亮点,30千瓦的电机,扭矩110牛·米,最高时速能到100公里/小时,足够城市用。听销售朋友说,起步挺轻快,超车没压力。跟他们聊起价格,估计会在3万到3万半左右——这个区间,和奔腾小马差不多,甚至略低。它的定位,明显是想用设计+空间打破微型纯电车的买菜车标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这种定位很常见。真正吸引我的是它的复古萌感和实用空间这两个点。太多微车,只能靠价格吸引,设计老土。但蓝气球用点情调,像是年轻人穿了个有特色的软壳,既温暖又有趣。它那后排座椅还能折叠,放倒后行李可以扩展到800升,假如我朋友要帮忙搬点东西,至少不用请求邻居的帮忙。
供应链这块,吉利的体系算扎实。三电系统有背书,它使用的磷酸铁锂,比起锂离子要稳定很多。就像买菜用的菜刀,可能比那把破旧的菜刀更结实,也更安全。你说,买微车时最怕的是什么?一是续航不能满足,二是安全隐患。我相信,那块电池总体应该能撑得住。
我还想问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小的车还能有个8英寸的屏幕?电池容量只有17kWh,怎么还能装得下这么多智能东西?也许是虚拟信号告诉我:空间利用得还挺聪明的。
说实话,麻烦还是不少。这车的小门……开合时得多点耐心,要不要试试用脚踩一下?有次我试图用手推门,反应太慢,真想用个快开键。要是在地库里,那些狭窄的车位,靠倒车影像倒进去,得多练几次。以我经验,倒车镜是最靠谱的,虽然屏幕挺方便,但那个角度总让我觉得要不要换个角度。
你觉得,这样一辆颜值+实用的车,能不能成为未来城市的新宠?我其实挺怀疑:你看,传统车企都在追大空间、豪华感,但城市短途用不了那么多配置——是不是,简单、好开、划算,才是真的刚需?或者说,谁也说不准,这类型的小车会不会突然爆红,一不小心成为安全的象征。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我一同事说过,她朋友买了个微车,天天抱怨车太麻烦。我心想,这车真要实现极简的理念,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难。它虽小,但怎么让它变得不麻烦?这,才是真难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还在想,城市在变,人的需求也在变,或许我们都在期待一辆刚好的车——但这个刚好,到底还会不会随着时间、科技、市场变得更刚好?我其实挺好奇的。
有个细节我还没说:那天我站在展车旁,闻到一股淡淡的塑料味儿——你会不会觉得,这其实很正常?毕竟,今天的车都是塑料的世界。但我隐隐觉得,这样的味道,或许还是一种新车的味道。嗯,也许我太主观。
你猜,未来像这样的微车,会不会变成城市的守护神?或者,压根谁都没想到,它会有一天——变得炙手可热?
(这段暂停一下)还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市面上这些微车都还没有找到它的灵魂——你敢说,你心里认同的那辆微车,已经完全出现在你的认知中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