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特别是中大型SUV这块蛋糕,各家车企都抢着分一口。
不过有些车明明配置给到位、价格也放得够低,愣是卖不动。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五款让人着急的车型,看看它们到底栽在了哪儿。
看完这些故事,你买车时或许能少走弯路。
先说凯迪拉克锐歌吧,这可是凯迪拉克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开山之作。
当年挂着"豪华纯电中大型SUV"的招牌入市,定价直接冲着50万去,结果首月销量就凉透了。现在改款后价格腰斩,入门版都跌到24万区间,上个月全系加起来才卖出去61台。你说这车是不是有点冤?人家车长超过5米,轴距快3米1,双电机版本零百加速4秒多,宁德时代的电池组续航能跑到600公里以上。按说这配置放在新势力圈子里都能算顶流,可消费者就是不买账。要我说问题出在品牌转型太生硬,美系豪华在国内本就面临信任危机,突然扔出个纯电平台的新车,连销售都说不清品牌优势在哪,光靠降价换不来真粉丝。
红旗HS7的故事更让人唏嘘。作为国产豪华标杆,它承载着多少人"国产车也能卖上30万"的期待。现在官方指导价25万出头,终端优惠都快赶上凯迪拉克,上个月居然只卖出17台。这车用着和奥迪同源的EA888发动机,252匹马力配8AT变速箱,底盘调校比大众途昂那种横冲直撞的架势强太多。六座版后排能跷二郎腿,BOSE音响+空气悬架的配置单拿出来都唬人。但消费者不买账啊!究其原因还是品牌溢价跟不上产品力。就像穿金丝眼镜的暴发户,硬件堆得再豪华,骨子里还是透着股子土气。现在连理想L8这种奶爸车都能抢走它的客户,可见品牌升级光靠砸钱不行,得慢慢熬口碑。
雪佛兰开拓者的处境特别有意思。这车和本田冠道是同平台产物,起售价却比CR-V还便宜4万。2.0T+9AT动力总成放在别克昂科威上能卖24万,开拓者直接给到16万区间,车长还比汉兰达多出一拳。但上月销量同样只有17台,这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要说问题也简单——雪佛兰这几年在国内活成了"跳水冠军"。消费者都觉得"便宜没好货",宁可多花两万买别克的兄弟车型。更糟心的是内饰塑料感太重,9AT变速箱低速顿挫的老毛病没改,连销售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合资车。这就好比超市临期区的产品,价格确实香,但大伙都怕吃坏肚子。
荣威RX9的退市更让人唏嘘。这车刚推出时那叫一个惊艳,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连车标都改成字母标,气场直接媲美50万豪车。现在优惠完14万就能提车,上个月却只卖出3台。问题出在哪?六座布局虽然实用,但2915mm轴距塞三个成年人实在勉强。更致命的是荣威把宝押在"去品牌化"上,结果既没讨好年轻群体,又丢了传统客户。就像穿着西装去音乐节,定位彻底跑偏。现在连销售都懒得推这款车,官网参数页面都懒得更新,可见内部已经放弃治疗。
最后说说蔚来ES7,这车堪称"价格刺客"。43万起售的纯电中大型SUV,零百加速4.1秒,续航却只有485公里。现在每月勉强卖1台,连蔚来自己都懒得公布具体数据。按说ET5都卖到30万了,这台上打ES8下踢ES6的中间车型实在尴尬。问题出在产品定位模糊,既要又要还要的全都要策略反噬。就像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非要玩街舞,哪个圈子都融不进去。更别说现在竞品集体发力,理想L7用增程解决续航焦虑,智己LS6用四驱+激光雷达堆料,ES7的性价比优势根本打不出来。
纵观这些车型,不难发现中大型SUV市场的残酷法则:要么你有特斯拉的品牌魔力,要么像理想那样精准抓住家庭用户,再不济学比亚迪用技术颠覆市场。凯迪拉克锐歌败在转型阵痛,红旗HS7困于品牌包袱,雪佛兰开拓者输在战略摇摆,荣威RX9栽在定位失焦,蔚来ES7则是高价策略失效的典型案例。这些车的共同点在于,都把配置表当护身符,却忘了消费者要的是"用着顺手的好车",不是参数堆砌的玩具。
最近看到乘联会数据,1-5月中大型SUV销量榜前五全是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车只剩理想L系列苦苦支撑。这说明市场变革比想象中更快,那些还在用油改电、品牌溢价当救命稻草的车企,迟早要被淘汰。各位看官老爷,你们买车时更看重品牌价值还是实用配置?遇到过哪些"叫好不叫座"的车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