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本田推出了一款定位为 “空间魔术师” 的两厢小车 —— 飞度(Fit),初代车型凭借着 MM 理念(Man Maximum,Machine Minimum,即乘员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在紧凑的车身内创造出惊人的实用空间,一经上市就迅速在日本本土走红。2004 年,飞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着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越级的空间表现以及亲民的价格,迅速成为国内小型车市场的 “顶流”,连续多年霸榜销量冠军,二手车市场更是一车难求,保值率居高不下。
最近收拾车库,翻出了老相册里我人生第一台车 —— 本田飞度的照片,不禁感慨万千。想当年,这小车可是街头巷尾的 “明星”,路上十台两厢车,起码有三台是飞度,二手车市场更是抢手货,开三年转手都不咋亏钱。可再看看现在,新车销量一路下滑,论坛里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少。作为开了两代飞度,身边朋友还有不少在开的老司机,今儿就跟大伙唠唠,这昔日王者到底为啥突然 “不香” 了?
记得 2015 年我提第一台飞度的时候,4S 店销售拍着胸脯说:“哥,这小车别看个头小,空间能装下一张双人床!” 我还不信,结果搬家的时候,后排座椅一放倒,冰箱、洗衣机往里一塞,居然真的搞定了!那时候身边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飞度,周末约着去改装店改个轮毂、贴个拉花,晚上再聚在大排档吹牛,日子过得特潇洒。有次车友聚会,一个哥们儿得意洋洋地说:“我这飞度,零百加速比不少 1.8L 的车都快,红绿灯起步我就没输过!” 确实,1.5L 地球梦发动机,配上 CVT 变速箱,虽然马力数据看着一般,但低扭贼强,市区超车一脚油门,推背感说来就来。
可现在再跟年轻车友聊车,提到飞度,大家都直摇头。前几天在加油站,旁边开比亚迪海豚的小伙子瞅着我的老飞度,来了句:“叔,你这小车现在看着有点过时了吧?我这电动车,加速比你快,还不用加油。” 这话虽然扎心,但也确实是事实。现在新能源车遍地开花,十来万的电动车,零百加速轻松跑进 8 秒,还有各种智能配置,再看看飞度,1.5L 自吸发动机,动力还是老样子,车机系统更是 “原始”,连个 CarPlay 都没有,每次导航还得架着手机。
坐进车里,飞度的空间依旧是它的 “杀手锏”。我 1 米 78 的个头,坐在驾驶座调好位置,后排居然还能跷二郎腿,这在同级别小车里简直是 “变态” 级别的存在。后备箱看着不大,但胜在灵活,有次帮朋友运自行车,把后排座椅魔术般地折叠收起,轻松就塞了进去。不过内饰质感就有点拿不出手了,全车硬塑料,摸着 “邦邦硬”,开了几年,门板上的储物格都磨出了包浆。对比现在的国产车,十来万的车,内饰全是软包材质,还有大连屏,科技感直接拉满,飞度确实像个 “老古董”。
说到驾驶感受,飞度的操控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方向盘转向精准,车身短小灵活,在老城区狭窄街道穿梭,就像一条滑溜的鱼,停车入库更是轻松。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颠得屁股疼,但换来的是高速过弯的稳定性。有次跑山,开着飞度在连续弯道上,居然能跟上朋友的高尔夫 GTI,虽然动力不如人家,但凭借灵活的车身,硬是没被落下太远。不过现在的消费者,对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飞度这 “硬邦邦” 的悬挂,还有吵人的隔音,确实不太讨喜。上次载着父母出游,一路上风噪、胎噪嗡嗡响,老爷子直皱眉:“你这小车,还没咱家以前的面包车舒服。”
油耗方面,飞度依旧很 “本田”。市区里堵车,百公里油耗也就 6 - 7 个,跑高速能降到 5 个多,加满一箱油,能跑好久。我记得有次出差,加满油从市区开到隔壁城市,来回三百多公里,油表才掉了一半。可现在油价降了,新能源车充电又便宜,飞度这点油耗优势,在大家眼里也没那么突出了。
再说说价格,以前飞度可是 “性价比之王”,落地不到 10 万,能买一台动力不错、空间大、还省油的合资车。可现在呢?入门版都要 8 万多,中高配直接破 10 万。这个价位,能选的车太多了:比亚迪海豚,续航 400 多公里,配置拉满;吉利缤瑞,空间更大,还是三厢车;甚至加点钱,都能上国产混动车型。上次陪朋友去看车,销售推荐飞度,朋友直接反问:“这价格,我为啥不买电动车?”
其实说来说去,飞度的衰落,不是它变得太差,而是时代变了。当年大家买车追求的是皮实耐用、性价比高,飞度正好戳中痛点;可现在消费者既要动力强、又要配置高,还要舒适性好,飞度那些曾经的优势,在一堆新车型面前,逐渐被稀释。不过在我心里,飞度依旧是那个陪我走过青春岁月的 “好兄弟”,它见证了我创业的艰辛,也承载了和朋友们的欢乐时光。
如果你预算有限,就想要一台皮实耐用、好开好停的小车代代步,飞度依旧值得考虑;但要是你追求科技感、舒适性,或者想尝尝新能源车的鲜,那它可能就不太适合你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