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骑手首批上路,城西路口投放3000辆,环保升级骑行舒适

也没啥人能想到,咱们这条城西路口附近,最近又多了种电驴,看着跟以前路边那些共享单车、外卖兄弟骑的两轮子没什么两样,但稍微凑近一点,发现车身上赫然贴着几个小字:氢能。看着新鲜,刚好赶上李老板晨练完要去买早点,我拿手机拍了两张,也顺便问了旁边蹲着收车的运营阿姨。

氢能骑手首批上路,城西路口投放3000辆,环保升级骑行舒适-有驾

“这车不插电呗,不烧油的,就这里头藏个小罐子,灌下氢气就是一天的活儿,骑手们爱得很。”阿姨丢下一句,继续在那扫码整车。进了五金店,遇到隔壁周师傅,他一听见氢能两轮车,乐了:“不晓得摔一跤会不会劈啪炸啊?”话音刚落,墙角的孙子把刚刚补好的自行车轮胎踢得咕咚一声。真巧,这点小插曲也算给新鲜玩意儿添了谈资。

成都是今年投新量最大的,早些年就开始悄悄试水。我记得去年秋天才见过,兴许那时才五百辆,这会都飙到三千了吧。一车友群里有人自称在新都区刷过这种氢能共享,“不用还电池,直接灌罐子,效率老高。”他们说新车环保,也不热手。骑过的杨大姐纠正道:“运行声音还是有点不一样,轻飘飘那种响,像漏气的水龙头。”其实仔细听,等红灯时确实没啥动静,和锂电车底下电机咻咻的差别很明显。

氢能骑手首批上路,城西路口投放3000辆,环保升级骑行舒适-有驾

装氢气罐这事还真不是空谈,青岛人今年也抢了风头,光二月份群友们拍的照片就能拼出一排新车,据说目标是一万辆,啥时候铺满整个黄岛也许就是新世界。有趣的是东莞这边,外卖骑手首批拿到了50辆氢能车,那些小哥乐坏了,大中午不用抢换电站,“一罐足够送一整天,三分钟搞定。”当然也有人吐槽,说冷天不敢灌得太满,氢气还真膨胀得快,夏天能热上一手。

有时候骑电动车发愁最长的就是等充电,家楼下的插头谁抢到谁用,每回快充咋也得一小时,这氢能两轮就占着“补能通道”的大便宜,三分钟要是能顶八个小时跑,一天上班路都渡过去了。后来晓得,有师傅故意加了个笑话,说要是小区也能安个‘氢罐自动贩卖机’,他宁可每月多交20块方便费。有学生党在群里反驳:“万一哪天灌错,氢气漏了全楼炸翻,怕得很!”

氢能骑手首批上路,城西路口投放3000辆,环保升级骑行舒适-有驾

关于安全,亲眼见过一次厂里朋友的氢罐测试,谣言四起,说什么“用炮子打都炸不了”,可研发的黄工直接晃了晃储氢罐,随口一说:“固态储氢不怕摔,锂电热失控才真要命。”关于氢的能量密度,东区赛车场一哥吴师傅当时摆手道:“千克氢的劲头相当于几百斤锂电池,当然是实验室测出来的,真上路看续航,还是得靠罐体和燃料电池配合。”

氢有个小毛病,跑冬天比锂电靠谱,前阵子零下的夜骑,李老板骑锂电车到半路掉电,看到旁边氢能那车还跑得稳当。后来翻论坛,说零下四十度都能有95%的电量输出,反观铅酸电池一下雪就趴窝。只是群里也有老司机吐槽说氢车动力上坡时拉得发愣,高速踩也不带劲,适合走平路。

氢能骑手首批上路,城西路口投放3000辆,环保升级骑行舒适-有驾

氢能环保挂在嘴边,小鹏卖车的小范说过,“氢车排出来只有水,连排气孔蹭手一摸就湿。”问题来了,氢气气罐回收、泄漏检测这些手续少不得,厂里技术员念叨,“别看干净,氢气微分子,要焊口有孔,那真得查仔细了”。

说冷门配置吧,有辆试制氢车偷偷加了前后摄像头,能看骑手行车习惯,群里传言说后面还准备装一键导航,整得像智能电摩,还没大量推广先让骑手心理有点门槛。另外听艳姐说,去年常州有批氢能车试过固态氢罐换电站,半夜三更来了四台物流车卸罐子,差点迷迷糊糊丢了半箱空罐给快递员,说白了,罐体管理一直算个疙瘩。

老司机提醒,氢气密封不到位,跑一阵味不太明显,但进维修店一查就能发现气压掉得厉害。李师傅总结时喜欢拍桌子:“气不走不行,罐不笑不对劲!” 但和电池有点老化掉电不同,氢罐不能用就得换,连修补都偷不得懒。

最后倒是王大爷当年那句:“升级再快,也是一台车,顶多跑远点,下雨天照样一身泥。”氢能这事,估计还得慢慢磨,等哪天家门口多了几台氢罐机,说不定大家也能习惯半夜听见灌气的呲啦声,不像头几年夜里总有人敲门问要不要抢插头的电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