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SU7# 又一次登上了汽车圈的热搜榜。原因并非售价或外观,而是围绕电驱动与电控系统中“电源总成”的稳定性与策略控制问题,车主们的吐槽正在社交平台发酵。有用户表示:“一键启动后电控系统卡顿,动力响应延迟3秒,差点冲上人行道。”这类情况引发了行业专家与供应链企业的高度关注——电源总成这块“看不见的黑科技”是否成了新势力车企的隐形短板?
1.电源总成:电驱系统的“心脏+大脑中枢”
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电源总成主要包括DC/DC、OBC、PDU、电源分配控制等子模块,它不仅是能量传输的中枢,更承担着功率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等核心功能。尤其在高集成化趋势下,电源总成既要扛起热管理、电磁兼容、功率转换效率等多重压力,又要适配复杂的整车电控逻辑。
而据产业链人士透露,一些新势力品牌为了追求整车轻量化和高度集成,采用“定制化”模块式电源总成,但在BMS、电驱和电控系统之间的联调环节仍存在短板,这是导致“开机卡顿”“启停异常”等问题的技术根源。
2.供应链“内卷”:国产化率提升的另一面
伴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在电驱电控领域的持续技术迭代,国产电源总成的市占率逐年攀升,头部企业如汇川技术、英博尔、联合电子等已具备从芯片级控制器到整机装配的闭环能力。
不过业内也指出,大规模量产前,电控策略仿真与车规级验证依然是国产供应链的痛点。这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子”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更显关键。尤其当高算力的中央控制器逐渐取代分布式ECU时,电源总成不仅要硬件强,更要“懂软件、配算法”。
3.行业趋势:向高压化、智能化、集成化演进
目前主流车企均已将800V高压平台提上日程,而电源总成的进化方向也愈发明确:
高压化:提升功率密度,支持超充和高效能量转换
智能化:打通电驱与电控的策略算法,实现整车动态能耗管理
集成化:与VCU、电驱、电机一体封装,降低布线复杂度与成本
有分析指出,未来电源总成的设计将逐渐趋向“控制+能源+数据”的融合架构,成为电驱动系统内的“战略枢纽”。
4.技术的底子,才是智能车的脸面
小米SU7电源总成争议,反映的不是“造车新势力是否不靠谱”,而是在整车智能化高度集成时代,底层技术体系的每一个螺丝钉都不能松动。随着更多传统Tier1与软件企业深度入局,电源总成的角色也将从“幕后支持”走向“前台亮相”,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的核心之一。
车圈吃瓜归吃瓜,真正能“扛住电流、耐住电压、调得好策略”的技术团队,才是真正的王炸。
汽车动力系统产业盛会【重磅来袭】--AEE2025第五届汽车动力系统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苏州盛大举行。大会预计将吸引15000+专业嘉宾,举办100+场高水平技术演讲,汇聚200+家行业领军企业与赞助商,全面聚焦电驱动、电控、混合动力、电池材料与制造、动力总成、电池托盘、热管理、储能与氢能等核心领域,共同呈现汽车动力系统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