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关心汽车的朋友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汽车,价格好像越来越亲民了。
就拿宝马5系来说吧,这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想座驾。
你要是把时间倒退个七八年,想买一台配置不错的宝马530,比如尊享版,从谈价到最后开车出门,没准备个六十万的预算,心里都感觉不踏实。
可现在呢?
你去4S店里转一圈,会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同样的车,价格可能直接打了对折还不止,三十多万就能办下来。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这些国际大牌突然想通了,开始体恤咱们老百姓的钱包了?
其实,这背后是一场席卷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变革,而这场变革,跟我们每一个想买车或者已经有车的人都息息相关。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这股降价潮是从哪里开始的。
其实,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并不是宝马、奔驰这些豪华品牌,而是那些曾经占据我们家庭用车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合资品牌,比如丰田、本田、大众、福特等等。
咱们再把时间往前倒个十来年,那时候的福特翼虎,一台紧凑型的城市SUV,落地价轻轻松松就能冲到三十万以上。
这个价格在今天看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因为现在三十多万的预算,你已经可以买到像理想L7、问界M7这样的国产新能源中大型SUV了,车内空间更大,还有大屏幕、智能语音系统,甚至有些车直接把冰箱都给你装上了,舒适性和科技感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仅体现在高端车型上。
在十几万的主流家用车市场,变化来得更加猛烈和直接。
过去,我们普通家庭买车,图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省油、耐用、毛病少。
所以,丰田的卡罗拉、凯美瑞,大众的朗逸、帕萨特,本田的思域、雅阁,这些车就成了大家的首选,甚至一度还需要加价才能提车。
它们的优势在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口碑好,大家买得放心。
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格局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用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
转折点就是当比亚e迪推出了秦PLUS DM-i混动车型,并且把价格一下子拉到了十万元以内。
你想想看,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台车,它可以用电行驶,平时上下班通勤几乎不花油钱,解决了纯电车的里程焦虑;长途旅行没电了,它就用油,而且因为是混动系统,油耗比同级别的传统日系、德系燃油车还要低;同时,它还能享受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政策,比如上绿牌。
最关键的是,它的价格,比很多配置差不多的合资燃油车还要便宜。
这一招,可以说是直接打在了合资品牌的要害上。
以前消费者在省油和动力之间做的选择题,现在比亚迪直接告诉你,你不用选了,我能给你更好的,而且价格还更低。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你去看近两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就能发现,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飞速提升,而传统合-资品牌的份额则在不断萎缩。
比亚迪的月度销量海报,几乎成了汽车圈的一个固定节目,每个月几十万台的销量,比好几个老牌合资品牌加起来都多。
这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钱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当一个产品在价格、使用成本、配置、体验上都展现出明显优势时,消费者自然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十几万的家用车市场打得火热,跟四五十万的宝马5系降价,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买宝马的人,应该不会去考虑买一台比亚迪秦吧?
从表面上看,这两类消费者的画像确实不太一样。
但市场的逻辑是环环相扣的,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环接着一环,最终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当中低端市场的价格体系被重塑,消费者的认知也会跟着改变。
当大家发现,十几万的国产车都能拥有非常流畅的智能车机、清晰的360度全景影像和好用的语音控制时,他们再去看那些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传统豪华车,心里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我多花的这些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如果一台豪华车引以为傲的只是它的发动机、变速箱和那个车标,但在日常使用最频繁的智能科技和舒适性配置上,甚至还不如一台价格只有它三分之一的国产车,那么它的价值是不是需要被重新评估?
与此同时,在高端市场,另一批中国品牌,比如理想、蔚来、问界等,也直接向BBA(奔驰、宝马、奥迪)发起了挑战。
它们走的路子和比亚迪又不一样。
它们不跟你拼悠久的历史和机械素质,而是直接从用户体验入手。
理想汽车把自己定位成“移动的家”,大沙发、大彩电、大冰箱,把中国家庭出行的需求研究得明明白白。
问界背靠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提供了顶级的体验。
这些车卖到三四十万甚至五十万,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原本想买宝马5系、奔驰E级或者奥迪A6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以家庭用车为主的消费者,他们的选择范围突然变大了。
他们会发现,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一台空间更大、乘坐更舒适、科技感更强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时候,那个曾经光芒万丈的蓝天白云标,吸引力自然就会下降。
宝马当然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它的潜在客户正在被这些新对手一点点地挖走。
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除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出自己的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外,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现有燃油车的价格,用性价比来重新吸引消费者。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宝马5系大幅降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它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从比亚迪在主流市场发起的“价格革命”,到理想、问界在高端市场发起的“体验革命”,中国品牌用自己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市场的生态。
这场变革,让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低下头来,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它们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才能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产品就会越好,价格也会越实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