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

9月19号那天,小米突然说要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这事一出,朋友圈都炸了。

不是换零件,也不是修车,是靠软件升级来解决。

但问题是,这数字太大了。接近他们卖出去的SU7总数的三分之一。

你刚提车几个月,手机弹个通知说你的车被“召回”了,心里能不咯噔一下吗?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这些车都是2024年2月6号到2025年8月30号之间生产的。

两个型号,一个叫XMA7000MBEVR2,有9万8千多辆。

另一个是BJ7000MBEVR2,一万八千多辆。

召回编号分别是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听着像密码,其实就是官方备案用的代号。

其实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因为智能驾驶搞召回了。

今年1月就因为自动泊车有问题,叫回去三万多辆。

那时候大家还觉得,新车嘛,小毛病难免。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可这次不一样,是高速上用的NOA功能,出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说了,这些车在开启NOA的时候,遇到特别少见的情况,系统可能反应不过来。

比如前面突然封路了,或者大货车压着线走,系统没及时提醒或变道。

要是司机也没盯着,事故风险就高了。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小米的说法是,马上推OTA升级到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免费修。

但只针对标准版,Pro和Max不用升级,因为他们硬件更强。

我一个朋友就在深圳买了SU7标准版。

他跟我说,那天半夜收到推送,系统自己开始下载更新包。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他说:“本来还挺担心的,结果升完之后反而觉得比以前顺了。”

特别是晚上开车,远光灯会自动开,雨天也会主动降速。

他说大道,旁边有大货车身侧占道,系统老是犹豫要不要变道。

现在明显果断多了。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这次升级改了几件事。

第一,优化了高速NOA的路线判断,堵车、施工这些复杂情况更稳了。

第二,加了个“动态车速”功能,天黑或者下雨,系统自己把目标速度调低一点。

第三,绕大车的逻辑改了,尤其是那种压线跑的重卡,现在会提前往外躲。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第四,开了辅助驾驶就自动开远光,夜里看得更清楚。

这些改动听起来不大,但真能救命。

我自己去年在东莞上高速就碰见过一次惊险的。

凌晨两点,路上没几辆车,我开着某品牌的领航辅助,前面一段路突然出现一堆反光锥桶,临时改道。

小米SU7一夜召回近12万辆!刚提车就“被升级”,车主:半夜自动更新后反而更稳了?-有驾

系统愣了好几秒才开始减速,我当时手立马拍方向盘准备接管,心跳直接飙起来。

那种时候,哪怕慢半秒,后果都不好说。

所以你说这些“极端场景”,平时少见,可一旦遇上就是大事。

施工区封闭、大车压线、夜里视线差、突然冒出来的大障碍物……这些都是智能驾驶最难搞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小米发召回前两天,工信部出了个新国标。

里面明确要求,车子在NOA状态下,看到施工锥桶200米内就得减速或变道。

过隧道、环岛不能掉线,碰到侧翻的车或者摩托车也不能瞎。

这条规定一出来,很多人就说,这不就是在说安徽铜陵那起事故吗?

今年3月29号,安徽铜陵高速上一辆SU7开着NOA,时速116公里冲进施工区。

系统是检测到了,也提示了要接管,司机过了大概3秒才动手。

最后撞上了水泥桩,死了三个人。

小米后来解释说,出事那一刻已经是人开车了,车速降到97。

但谁都明白,关键就在于那3秒。

如果系统早点预警,或者反应更快就不一样。

可现实是,人在放松状态下,注意力恢复需要时间。

你以为你在休息,其实命悬一线。

小米搞手机出身,讲究快节奏、高频迭代。

做车却不一样,一个bug可以毁掉一切。

SU7从4月开始交车,到7月已经卖了三十多万台。

标准版最便宜,二十万多点,销量最大。

这次召回这么多台,虽然只是软件更新,但在法律上算“缺陷产品”,性质变了。

消息出来当天,小米港股跌了三个多点,市值掉了几百亿。

收盘拉回来一些,但市场已经在表态了:安全这事,不能再试错了。

现在小米的汽车业务正处在关键期。

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汽车这块收入213亿,涨了两倍多。

光汽车就贡献了206亿,增长超过230%。

眼看就要赚钱了,偏偏在这时候出事。

回想当初小米宣传SU7,口号喊得响。“年轻人的第一台超跑”,“像iPhone一样的电动车”。

靠生态联动、电池技术和智驾分级吸引人。

可用户买手机,系统卡了忍一忍就过去了。

买车不一样,谁敢拿命去赌一个功能是否稳定?

我觉得,这次召回表面上是技术补丁,背后其实是整个行业的一次觉醒。

过去几年,大家都忙着秀智驾多厉害,城市NOA、自动泊车、无缝切换……讲得天花乱坠。

可真正落地后才发现,最难的不是跑通demo,而是应对那些99.9%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致命的瞬间。

我认为,未来的智能车竞争,拼的不再是能跑多少城市,而是敢不敢承诺“我不犯致命错”。

技术可以慢慢追,但信任崩一次,就很难重建。

小米这一波操作,至少态度还算干脆,没拖没藏,直接OTA解决。

比起某些品牌出了事还遮遮掩掩可下次呢?谁能保证不会再有下一个“极端场景”冒出来?

车轮一转,就是生命。

再酷的功能,也得让位于安全。

这是我从这件事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