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各种新车、新技术层出不穷,价格战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但是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有一个平时大家可能不太关注的领域,却悄悄地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这就是皮卡车市场。
很多人一听到皮卡,脑子里可能还是那个拉货、跑工地的“工具车”形象,觉得跟自己的生活离得挺远。
但实际上,最新的销售数据出来以后,让不少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数据显示,今年一到六月份,国内皮卡市场总共卖出了30.7万辆车,和去年同期一比,增长了16.4%。
在整个汽车市场都在喊“难”的时候,皮卡车能有这样的增长,确实不简单。
不过,数字背后的故事,比这个增长率本身更有看头。
它告诉我们,皮卡这个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一些老牌强者遇到了新挑战,一些新入局的玩家又带来了全新的玩法,而最大的一个变化,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皮卡,现在有一大半都卖到国外去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市场里一直以来的老大哥——长城汽车。
要说在中国卖皮卡,长城汽车的地位可以说是雷打不动的。
这么多年下来,长城皮卡已经成了很多人心里的一个代名词。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依然稳稳地坐在第一的宝座上,总共卖了超过9.62万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它一家就占了整个市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份额,实力非常雄厚。
虽然它4.7%的同比增长率,跟后面的一些品牌比起来不算特别高,但我们要知道,当一个企业的体量已经这么大的时候,还能保持稳定增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也足以证明其实力的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常年考第一的学生,每次考试还能稳定进步几分,这背后的努力和底蕴可想而知。
跟在长城后面的是江淮汽车和上汽大通,这两家也是皮卡市场的老将了,上半年表现也都不错,销量分别增长了15%和6.9%,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有表现稳定的,自然也就有遇到波折的。
去年在皮卡市场里像一匹黑马一样冲出来的长安汽车,今年的势头就明显弱了下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皮卡的销量是2.48万辆,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3.2万辆,算下来同比下滑了22.4%。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了,因为就在去年,长安汽车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增程式皮卡——长安猎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大家都觉得这是皮卡技术的一个新方向,也确实为长安带来了不少销量。
可为什么到了今年,这股新鲜劲儿好像就过去了呢?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
一方面,可能就像有的人说的,去年的冲劲太猛了,提前消耗了一部分市场需求,导致今年的数据看起来就有些疲软。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市场对于“增程”这种新技术路线在皮卡上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接受。
毕竟皮卡用户很多时候对车辆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对于一个新技术,大家心里可能还是会有些疑虑。
不管怎么说,长安汽车要想在皮卡这条路上重新找回去年的势头,确实需要再加把劲了。
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个品牌,可以说是上半年整个皮卡市场里最大的惊喜,那就是比亚迪。
一提到比亚迪,大家现在都非常熟悉了,它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亚迪最近两年才开始真正涉足皮卡领域。
虽然入局晚,但比亚迪一出手就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思路。
它没有选择在国内市场和长城、江淮这些老牌劲旅进行正面的激烈竞争,而是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一个突破口——海外市场。
结果怎么样呢?
今年一到六月份,比亚迪的皮卡销量超过了2.69万辆,而去年这个时候,它的销量才仅仅1424辆。
这个同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795.2%,将近18倍的增长,这已经不能用“快速”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爆炸式”的增长。
比亚迪的成功,很清晰地展示了它在新能源技术上的优势,它把在乘用车上积累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应用到了皮卡上,并且直接瞄准了那些对新能源皮卡有更高接受度和需求的海外市场。
比亚迪的异军突起,也印证了当前皮卡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那就是新能源化。
除了比亚迪,还有一个专门做新能源皮卡的品牌叫雷达汽车,它经过前两年的市场积累,今年也开始发力了,上半年销量达到了7907辆,同比增长超过200%。
这两个品牌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整个市场大趋势的体现。
从乘联会公布的总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所有品牌的新能源皮卡加起来,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4.1万辆,同比增长了整整890%。
特别是在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新能源政策比较友好,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高,新能源皮卡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
这说明,皮卡不再只是烧油的“大块头”了,电动化正在为它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最后,我们来聊聊上半年皮卡市场最引人注目,也最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出口。
前面我们提到,上半年皮卡总销量是30.7万辆,那么这里面有多少是卖到国外的呢?
答案是15.8万辆。
这个数字意味着,出口量已经占到了总销量的52%。
换句话说,我们国家每生产两台皮卡,就有一台多是卖给外国人的。
这个数据背后,至少能解读出两重含义。
首先,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它说明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在皮卡这个产品上,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
无论是长城、江淮这样的传统优势企业,还是像比亚迪、上汽大通这样的后起之秀,都在积极地走向世界,并且用产品质量和技术赢得了海外用户的认可。
这不仅仅是卖出了更多的车,更是“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的一次巨大提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口占据半壁江山,也间接地反映出我们国内皮卡市场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
虽然最近几年,全国很多城市都陆续放宽了对皮卡进城的限制,希望让皮卡能够像普通小轿车一样自由通行,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立刻带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在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的观念里,皮卡的“工具”属性还是太强了。
大家买它,主要还是看重它的装载能力和通过性,用来在工地上运材料,或者在乡镇跑运输。
从销售区域分布也能看出来,皮卡在国内卖得最好的地方,主要还是集中在西南、西北这些地形比较复杂,对车辆功能性要求更高的地区。
那种在国外很常见的,把皮卡当作家庭第二辆车,周末开着它去露营、去钓鱼、去享受生活的“乘用化”和“生活化”的消费场景,在国内还远没有成为主流。
所以,我们的车企纷纷大力发展出口业务,一方面是主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展示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确实非常激烈,而且消费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出海便成了一个提升销量、维持品牌发展的现实且有效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