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超75%,创下历史新高。这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出现疲软,但电动汽车的火爆表现帮它顶住了压力,甚至成了业绩提升的大功臣。股价也水涨船高,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投资机构对其未来依然看好。
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的报告给出相似观点,小米电车业务特别是高端车型如SU7 Ultra和YU7销路旺盛,带来了比预期更高的毛利率。数据显示,6、7月这两款车型交付量明显增加,尤其是7月份的YU7交付暴涨至5859辆,利润贡献更大。反观手机部门,销量下滑,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方都认为,北京第二工厂的产能提升,是下半年能否继续高歌猛进的关键。
营收结构上,AIoT和电动车业务成为推动增长的主力。第二季度,小米AIoT收入达387亿元,同比增长45%,电动车收入增长翻倍,达到213亿元。智能手机收入则小幅下降到455亿元,同比减少2%,低于市场预期。互联网服务部分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表现亮眼,营收创历史新高。
从盈利能力看,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2.5%,但不同板块差异明显。电动车毛利26.4%,环比大幅上涨;而手机业务毛利率仅11.5%,持续承压。瑞银预计,手机业务毛利率三季度触底,四季度有望回升;电动车交付则是未来增长的强引擎。
展望后市,小米能否继续扩大电动车的优势,还得看北京第二工厂的产能爬坡能否顺利完成。瑞银设定了2026年电动车交付72万辆的目标,这个数字能否实现牵动投资者情绪。期间,智能手机业务也在寻求回稳,整个多元化战略展现出一定的韧性。
这次小米的表现证明,靠单一产品撑场日子越来越难,公司必须在AIoT、电动车和互联网服务等多块业务形成合力。只要产能和供应链稳定,电动车业务成为利润新引擎的趋势不太可能改变。
你觉得小米能靠电动车业务彻底扭转局势吗?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