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

说来也怪,这年头,一面是大家卯足了劲儿往上爬,置办华宅,驾驭名车;另一面,却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锱铢必较,买个“代步神器”级别的电驴子。

这俩极端,咋就并行不悖了呢?

就拿我那闺蜜小丽来说吧,岁末年初跳了槽,每日通勤五公里。

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有驾

家里那台XC90是她那位爷的专属,她琢磨着添置个小电车代步。

挑三拣四,最终相中了奔腾小马,裸车价不到三万,续航170公里。

结果,车一开进小区,左邻右舍都乐呵了,纷纷调侃说像“老年代步车”。

小丽倒是不以为忤,还给小马贴了小马宝莉的贴花,自诩萌态可掬。

这车嘛,的确寒碜,中控台按键宛如古早游戏机,前排座椅恨不得零距离接触,后排空间更是捉襟见肘。

可话说回来,三万块钱的车,你还能奢求什么?

170公里续航,上下班、采买日用绰绰有余。

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有驾

更要紧的是,车身精悍,泊车易如反掌!

小丽振振有词,买车不必拘泥于他人目光,自己心仪才是真谛。

遥想当年,家里购置XC90时,一众亲朋力荐奔驰宝马奥迪,可他们夫妻俩偏偏对沃尔沃情有独钟,觉得其内敛且兼具格调与安全。

如今,再配上这辆奔腾小马,反差萌,啧啧,甭提多带劲儿了。

此事,实则颇具启示意义。

当今社会,消费理念已然呈现出分野之势。

一部分人孜孜以求于品牌、排场,另一部分人则更看重实用性、性价比。

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有驾

这种嬗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Z世代消费观的更迭息息相关。

试想一下,往昔大家日子拮据,好不容易攒下点银子,自然要买个“硬通货”,以示功成名就。

现如今呢?

生活水准擢升,选项亦随之增多。

有些人觉得,没必要为了博个脸面,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有个代步工具,能解决实际难题便足矣。

再者,当下的年轻人,对于汽车的认知也已改观。

过去,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是追逐梦想的载具。

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有驾

现在,很多人视汽车为单纯的交通工具,能遮风挡雨即可。

尤以身处一线城市者,停车难、油价贵,小巧玲珑的电动车反倒更受青睐。

固然,亦有人会质疑,这种“老年代步车”级别的车,安全性堪忧。

此言不虚,但我们亦不可漠视这部分市场的真实诉求。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镇、村落地区,这种低速电动车,的确解决了民众的出行难题。

仅这一个细微之处,就足以说明问题的冰山一角,监管部门理应强化监管,规范生产,提升安全性。

与惯常认知相悖的是,很多时候,人们选择“老年代步车”,并非出于偏爱,而是囿于无奈。

闺蜜花三万买奔腾小马,代步神器却被嘲笑像老年代步车-有驾

对于那些收入微薄、出行需求简单的群体而言,这种廉价电动车,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唯一选择。

当我们一味地将原因归咎于“慕虚荣”、“好攀比”时,是否忽略了那些隐匿于表象之下的因素?

例如,公共交通欠发达、收入水平受限、对出行成本的锱铢必较等等。

揆诸此理,奔腾小马的走俏,实则折射出社会需求的多元化。

它不仅仅是一款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具象化。

它昭示我们,消费未必非得追逐高大上,实用至上、经济实惠才是王道。

诚然,这种“老年代步车”现象,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经济腾飞的同时,亦要关怀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更为多元、更为普惠的出行方案。

唯有如此,方能使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红利,臻于更美好的生活。

就像小丽一样,驾驭着她的小马,纵情驰骋于都市之中,不为他人目光所桎梏,这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