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极限安全试炼场实录:水陆空三关见真章
说起来,最近车友群里还在聊新能源车的那些“幺蛾子”,尤其是电池安全那点事儿。有人发了张截图,说哪哪又自燃了,搞得大家都挺提心吊胆。可前几天我刚好路过中汽中心,看着一汽丰田和央视财经风云汽车一起整的那个bZ5“水陆空”极限现场,心里倒是有点底气——毕竟眼见为实。
其实咱身边开新能源的朋友也不少,小区楼下那位老吴,上回大雨天差点把车泡在地库门口,他回来还吐槽:“要不是电池包靠谱,我这条命怕是交代了。”他家那台就是bZ系列,说起来还是因为媳妇喜欢静音和空间大才买的。可真到关键时刻,这种防护力才是真正让人安心。
浸水挺吓人的,把整辆车推进1米多深的大水箱里泡上一小时。我当时站旁边看着技术员掐表计时,有师傅小声嘀咕:“别漏电啊,这玩意儿要炸可不得了。”结果人家下来一查,不光没漏电,仪表盘啥信号都正常亮着,连后排USB口还能给手机充上。这密封做得……据说跟丰田二十多年积累有关,他们内部叫“金钟罩”,反正我外行听着玄乎,但效果确实杠杠滴。
坠落环节更狠,从6米高直接扔下来,那声音听得人头皮发麻。我隔壁小李拍视频手都抖,说两层楼高摔下来能不能保住驾驶舱?后来工作人员把门打开给我们看,还真没变形。销售顺嘴提了一句,“用的是1500兆帕热成型钢材,比一般私家车硬多了。”不过有个冷知识:这类钢材焊接工艺特别挑剔,据维修厂老王讲,要不是日本原厂设备配合不上,还真修不好这种碰撞后的骨架。他们四重冗余保护系统也是个噱头吧,但实际摔完还能通电、能开门,也算服气。
再说碰撞,那速度80码侧面怼上去,一般国产轿车估计A柱就废掉一半。这次假人数据出来之后,有工程师窃喜,“冲击值比国家标准低不少”。全方位气囊弹出的时候动静不小,我脑补了一下如果自己坐里面会不会被吓懵,不过乘员生存空间确实留足。据说主副驾、侧气囊、头部帘这些配置现在很多品牌省掉一个两个,但bZ5全系标配,不分高低配——这个倒是值得点赞(虽然价格也贵)。
顺便插一句,小区微信群去年有人讨论过冬季续航问题,其实更多担心的是低温对动力系统影响。不过有老司机反馈,这款主动冷却管理做得细致,下雪天照样跑长途,就是热泵空调启动慢一点,每次等暖风出来老婆就开始念叨。但至少没出现过什么热失控、电解液泄漏之类新闻,而且维修师傅常挂嘴边一句话:“你只管踩油门,其它交给我们。”
至于历史事故记录,有媒体扒拉出全球3000万用户零重大电池事故的数据。我记得去年某论坛还有帖子质疑是不是夸大其词,不过身边真实案例还真没听谁遇到过类似爆炸或起火。有邻居打趣道,“要不是你天天吹牛,我都怀疑你收厂家红包。”
最后唠两句题外话:其实买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各有各理由。但像这种极端挑战活动,看似作秀,其实对行业来说也是一种鞭策。有时候想想,我们追求智能化网联化各种花活,到头来最基本的一道线还是安全底线吧?不然再炫酷,也是白搭。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