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新闻,长安,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搞出了第四代CS55PLUS,然后反手就甩出一个7.89万的价格。
讲真,看到这个价格,我第一反应不是车好不好,而是长安这公司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
这已经不是背刺同行了,这是直接扛着煤气罐冲进了行业晚宴,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然后把火点了。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掀了桌子,那长安这次就是把整个餐厅的承重墙都给爆破了。
最骚的是,它爆破用的炸药,叫“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这玩意儿,搁以前,那都是二十万往上车型的专属“仙术”,什么自动跟车、打灯变道,听起来就跟装了个随身老司机一样,是品牌用来区分凡人与修仙者的“根骨”。结果现在,长安把它按在了一台不到8万块的SUV上。
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典型的“修为大成,下山渡劫”。
只不过他渡的不是天劫,是友商的命劫。
这就好比你在新手村练级,大家都在拿木棍敲史莱姆,突然有个哥们掏出了无限弹药的加特林对着整个地图扫射。你问他为什么,他告诉你这叫“技术普惠”。
普惠你个机你太美。
这不叫普惠,这叫掀桌子式竞争,这叫黑暗森林打击。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你好我好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道诡异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主角,都觉得自己能修成正果,但实际上,大家都是别人眼里的“丹药”。长安这一手,就是把所有人都拉到一个“心素”水平线上,大家一起发疯,看谁先扛不住。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你看懂长安的逻辑了吗?
他不是在卖车,他是在卖一个“恐慌”。
他把一个高价值的“技术锚点”,用一个低到离谱的价格砸进市场,就是要制造一种价值错乱。就是要让所有准备买这个价位车型的消费者,脑子里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为什么别的车没有?是不是他们在割我韭菜?
一旦这个思想钢印打下去,那些还在矜持地计算成本、维持利润的友商,心态就直接崩了。
因为消费者不懂什么供应链、什么研发成本,他们只懂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他有,你没有,你还卖得贵,那你就是坏。
就问你怕不怕?
但我们再往深了想一层,长安给你的这个“高阶智驾”,真的就是那个能带你飞升的“任意门”吗?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辆带辅助驾驶功能汽车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玩意儿现阶段的本质,更像是一个“付费公测”。
车企宣传的场景,永远是路况良好、标线清晰的高速公路,四个轮子跑得比我的血压都稳。但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你在高速上开着领航辅助,旁边冷不丁从应急车道窜出来一台五菱宏光,它的走位比博尔特都鬼魅。
现实是你前面那辆大货车,车尾灯一半是泥一半是土,系统根本识别不出来它到底是想刹车还是想蹦迪。
而真正的自动驾驶技术终极Boss,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里,也不在长安的实验室里,它在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门口。
是那些骑着“老头乐”的大爷们。
他们不讲武德,不看交规,他们的变道逻辑是薛定谔的猫,他们的刹车距离取决于今天想不想讹人。你的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在他们面前,就像是秀才遇到兵。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所有吹嘘自家智驾系统跑了多少万公里,做了多少次仿真测试的车企,都是在耍流氓。真正的考验,是让他们的工程师开着车,去早高峰的批发市场溜达一圈。
能活着出来,毫发无损,这技术才叫真的能过。
但能过,就是能过。
长安把这个“公测资格”下放到8万块的价位,它的目的就不是让你真正躺平,而是让你“感知”到。
这是一种品牌玄学。
就像你买奔驰,你买的不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你买的是那个三叉星辉标带来的社交价值。就像你买特斯拉,你买的不是那块大屏幕和电门,你买的是一种“硅谷精英”的身份认同。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现在,长安想给自己的品牌赋予一个新的“玄学”光环,叫“科技平权”。他要把“智能”这个标签,死死地焊在自己身上。
所以他用了最极端,也最有效的方式:降维打击。
用一个不赚钱的价格,去打别人赚钱的产品。用一个“未来”的功能,去打别人“现在”的配置。
你看他发布会上说的那些,什么新蓝鲸1.5T发动机,500Bar超高压直喷,什么iEM智慧能量管理,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看不懂的火星文。
但是,“自动换道超车”,这六个字,谁都看得懂。
这就是传播。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它的车身结构叫“方舟笼”式车身。写到这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的脑回路了,这比喻是不是有点抽象?但你仔细想想,还真他妈是那个味儿。这不就是把一堆高强度钢,给你压成了一块“压缩饼干”么,平时看不出啥,真到碰撞的时候,“砰”一下,给你膨胀出一个安全空间。有点意思。
说起来,我小时候我爸那辆桑塔纳上最牛逼的功能,就是那个能放磁带的收音机,而且还经常卡带。
你看,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用一个极其简单粗暴的标签打出去,这就是阳谋。
长安不装了,摊牌了。
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从今天起,8万块的SUV市场,游戏规则由我来定。你们要么跟,一起死;要么不跟,看着我死。
这种心态,非常摇滚。
这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这是在进行一场社会学实验。实验的课题就是:当一个破坏性的价格屠夫出现时,市场的理性会维持多久?
所以,长安这一手,短期来看,是给消费者让利,是“一把子整活”;但长期来看,它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内卷。卷,都给我往死里卷!最终,会逼着所有车企把压箱底的技术都拿出来,用更低的价格去肉搏。
这对我们消费者当然是好事。
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来说,可能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不过话说回来,谁又在乎行业的健康呢?大家只想自己能活下去。
而长安CS55PLUS这一招,看似是自爆,实际上是在赌一个未来。
他在赌,当足够多的用户用上了他的“公测版”智驾后,海量的数据能让他的算法飞速迭代,最终形成真正的技术壁垒。
他是在用今天的亏损,去买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这张门票能不能让他最终修成正果,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那些被他这一记“闪电战”打懵的同行,现在肯定在会议室里骂娘。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而真正的赢家是谁?
或许,是那些“老头乐”的生产厂家。
毕竟,马路上的“陪练”越多,他们的驾驶体验就越刺激。典中典了属于是。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