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聊聊的。
前几年,咱们身边总能听到一种声音,说现在国产新能源车那么厉害,技术又新,样子又好看,像奥迪、宝马、奔驰这些传统的德国豪华品牌,好日子是不是到头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老牌劲旅”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尤其是在智能化这方面,车机系统用起来跟老年机似的,反应慢、功能少。
可就在大家以为它们要慢慢掉队的时候,奥迪突然在网上火了起来,热度高得吓人。
根据一份叫“新榜”的权威数据统计,在八月底九月初的那一周,奥迪的品牌声量指数一下子冲到了960.9,在所有汽车品牌里排到了第二名。
这就让人纳闷了,在一片唱衰的声音里,奥迪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它究竟是使了什么招数,不仅没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反而还重新站到了舞台中央,让大家都来关注它?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而是一整套经过精心盘算的大动作。
咱们得从事情的引爆点说起,那就是前段时间的成都车展。
车展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各大汽车厂家摆开阵势“秀肌肉”的大舞台,谁家有新车、谁家有新技术,都得拉出来让大家伙儿评头论足一番。
奥迪这次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一上来就打出了一套让人有点应接不暇的“组合拳”,拳拳都打在了点子上。
最重的一拳,也是最让人意外的一招,就是上汽奥迪带来的一款新车——奥迪A5L。
很多人可能知道奥迪A5,以前都是进口的,是一款造型非常漂亮的轿跑,那个从车顶平滑延伸到车尾的溜背设计,是它的招牌。
现在国产了,名字后面加了个“L”,代表加长了轴距,空间更大了。
按理说,这操作大家见得多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唉,又是一款为了迎合中国市场把车加长的车,原来的味道估计没了。”但奥迪这次高明就高明在,它不仅把那个迷人的溜背造型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它在这台燃油车上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首次搭载了华为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油车首搭华为乾崑”,这几个字的分量可太重了。
这等于奥迪这个在全世界都响当当的德国汽车巨头,公开向市场宣布:“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块,我承认我的中国伙伴华为是顶尖的,我要和它合作。”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华为的乾崑系统,是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智能汽车技术方案之一,包括了非常聪明的辅助驾驶功能和流畅好用的车机系统。
奥迪把这套“大脑”装进了自己最拿手的燃油车里,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多买车人的一个大难题。
过去大家很纠结,买传统豪华车吧,开起来的质感、底盘的扎实感觉确实好,但车机系统用着闹心;买国产新势力吧,智能化体验确实爽,大屏幕、语音控制样样精通,但又会担心造车经验不足,机械部分的品质靠不靠谱。
现在,奥迪A5L直接给出了一个方案:德国的精湛造车工艺,加上中国的顶尖智能科技,两边的优点我全都要。
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一下就让这台车变得特别有吸引力,也体现了奥迪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科技的高度认可与尊重。
如果说A5L是为了稳住现有的燃油车市场,那么奥迪的另一记重拳,就是瞄准未来的纯电动车领域。
一汽奥迪推出的Q6L e-tron,就是奥迪向所有国产新势力发出的一个挑战信号。
现在大家买电动车,最担心的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续航里程够不够,跑长途会不会焦虑;另一个是充电速度快不快,别在充电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
奥迪Q6L e-tron就针对这些痛点,亮出了自己的技术家底。
首先是800V高压平台,这个词听着很专业,说白了就是给车用上了“超级快充”技术,充电速度比普通电动车快得多,可能就是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充进去不少电,大大缓解了充电焦虑。
其次是它宣传的765公里超长续航,这个数字在目前的电动SUV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平,让用户开起来更有底气。
再加上车里面那个能把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到马路上的AR-HUD抬头显示,还有中控、副驾等好几块大屏幕,坐进车里就跟进了科幻电影的驾驶舱一样。
所以你看,奥迪在宣传这台车的时候,主打的就是“豪华、科技、宠粉”,豪华是它一直以来的强项,科技是它现在要秀给大家看的新本领。
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还得让大家都知道。
奥迪在营销宣传上也一改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变得非常接地气。
比如在成都车展,它不只是把车放在那让你看,还跟嘉实多机油这样的品牌一起搞活动,在展台上设置了赛车模拟器、AR合影这些互动小游戏,参与了还有机会拿到当红明星王一博的签名照。
这种玩法,是不是感觉特别熟悉?
这正是咱们国内很多新品牌最擅长的“用户运营”和“粉丝经济”嘛。
这说明奥迪这个“老前辈”也在认真学习,学着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
产品和营销都到位了,最终的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大家在网上怎么说。
我们去看看抖音、快手、微博这些社交平台,就会发现奥迪的形象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立体。
在抖音和快手上,内容非常多元化。
有的人在讨论“奥迪RS7一脚油门下去有多猛”,展示它强悍的性能;有的人在问“开了几年的奥迪A6L现在还值多少钱”,关心它作为资产的保值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短视频剧情里,奥迪车常常和“成功人士”、“事业有成”甚至是“美好爱情”联系在一起,比如那句流传很广的“年少有为开奥迪”,虽然有点调侃,但也实实在在地把奥迪塑造成了很多人奋斗的目标和梦想的象征。
而在微博、B站这些平台,讨论的氛围又不一样。
微博用户更关注行业动态,比如“奥迪和华为合作”这种大新闻,会引发很多关于技术和未来趋势的讨论。
B站上的汽车爱好者们,则更喜欢看一些深度的内容,比如讲解奥迪的赛车历史、某款经典车型的设计故事等等,这建立的是一种基于汽车文化的深层次情感认同。
可以说,奥迪通过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风格的内容,成功地和各种各样的消费者都说上了话,无论是追求性能的、看重颜值的、研究科技的,还是把它当成人生目标的人,都能在奥迪身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热度自然就上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