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目录出现了小鹏P7+增程版的申报图。这台车除了增加1.5T增程器,最大的看点是智驾芯片配置,高配版本会搭载三颗图灵芯片,总算力达到2250TOPS。这个算力水平在量产车里已经属于第一梯队,和理想L系列、问界M9这些旗舰车型在同一档次。外观也做了一些调整,前包围增加了主动式通风口,尾灯改成贯穿式设计,尾标加了POWER和ULTRA标识来区分增程版和高算力版本。
2250TOPS的算力是个什么概念?目前主流智驾方案的算力大多在200-500TOPS之间,比如特斯拉FSD芯片是144TOPS,蔚来用的英伟达Orin-X是508TOPS。小鹏这次三颗图灵芯片叠加上去,算力直接拉到2250TOPS,比单颗图灵芯片的750TOPS提升了3倍。这么高的算力主要用来支撑端到端的智驾模型,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的海量数据。理论上算力越高,智驾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决策准确度就越强。
但算力堆上去不代表智驾体验就一定好。软件算法的调校、数据的积累、场景的覆盖,这些因素同样重要。小鹏在智驾领域投入了很多年,XNGP系统的口碑还不错,但三颗芯片的方案是第一次用在量产车上,实际表现还得等真车上路才能验证。另外,高算力带来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也是个挑战,三颗芯片同时工作会产生不小的热量,需要更复杂的热管理系统。
增程系统用的是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0千瓦。这个数据在增程器里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和理想L6的1.5T增程器功率接近。驱动电机功率180千瓦,换算过来是245马力,推动一台中大型轿车够用,但谈不上很激进。小鹏P7+纯电版有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版本,增程版用的应该是单电机方案,毕竟增程器主要负责发电,不需要特别强的驱动电机功率。
外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细节。前脸整体轮廓和纯电版一样,但下包围增加了更大尺寸的主动式通风口。这个设计是为了给增程器提供更好的散热,毕竟多了一台发动机,热量管理的需求比纯电版更复杂。主动式通风口可以根据温度自动开闭,不需要散热的时候关闭来降低风阻,需要散热的时候打开增加进气量。
尾灯从原来的分体式改成了贯穿式设计。这个改动应该是为了和增程版做视觉区分,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不同的动力版本。尾标加了两个标识,POWER代表增程系统,ULTRA代表高算力配置。这套命名逻辑比较清晰,以后小鹏可能会在更多车型上使用这个标识体系。
小鹏推增程版P7+是在补齐动力形式。P7+纯电版去年上市,主打高性价比的中大型轿车市场,外观设计和空间表现都不错,但销量一直没有爆发。增程版的加入可以覆盖那些对续航焦虑比较敏感的用户,毕竟有了增程器就不用担心充电问题,长途出行的便利性会明显提升。
增程轿车这个细分市场目前不算拥挤。深蓝SL03有增程版,零跑C10也推了增程,但中大型轿车这个级别的增程选择不多。理想MEGA是增程MPV,理想L6是中型SUV,都不是P7+的直接竞品。如果小鹏能把价格定在22-28万这个区间,增程版P7+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
三颗图灵芯片的配置大概率只会出现在顶配车型上。入门版和中配应该还是单颗或双颗芯片的方案,毕竟2250TOPS的算力对成本影响不小。参考小鹏G9和G6的定价策略,高算力版本通常会比标准版贵3-5万。如果P7+增程版的起售价在22万左右,ULTRA版本可能会卖到27万以上。
电池容量和纯电续航目前还没公布。参考增程轿车的主流配置,电池应该在30-40度之间,纯电续航150-200公里。这个续航水平可以覆盖日常通勤,超出距离发动机介入发电,综合续航应该能做到1000公里以上。具体的油耗和综合能耗数据,要等工信部进一步公示或者官方发布才能确定。
小鹏在增程领域是后来者。理想靠增程技术起家,深蓝和零跑也早就有增程车型在卖,小鹏直到现在才推出第一台增程车。这个时间点入场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学习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坏处是市场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想要抢份额难度不小。
从产品力角度看,P7+增程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算力智驾。2250TOPS的配置在增程轿车里是独一档的存在,如果软件调校能跟上,智驾体验应该会很出色。但最终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得看定价和配置组合。如果为了堆算力把价格推得太高,可能会失去性价比优势;如果价格压得太低,利润空间又会很紧张。
新车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正式上市。具体的配置表、电池容量、纯电续航、油耗数据到时候会一起公布。小鹏这两年的产品节奏比较快,P7i刚改款不久,P7+紧接着上市,现在又推增程版,产品矩阵在快速完善。但产品多了之后内部互相打架的风险也会增加,P7i、P7+、G6这几台车的定位和价格区间有一定重叠,怎么平衡各个车型的销量是个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