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个怪事儿。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这块,已经不能用“卷”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核战争”。
每个厂家都把压箱底的宝贝往外掏,生怕自己晚一步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就在这么个神仙打架的环境里,广汽传祺冷不丁地扔出来一个“王炸”——向往S7 Pro+。
官方给它的标签是“17万级的中大型插混SUV”。
听着好像没什么特别,对吧?
但你再往下看它的配置单,好家伙,激光雷达、高通8295芯片,这些以前动不动就得在三四十万的车上才能见到的“奢侈品”,现在直接给你按在了一台起售价不到16万的车上。
这就让人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你凭什么?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是赔本赚吆喝,还是真的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独门秘籍?
这事儿吧,就像你家楼下新开的兰州拉面馆,突然宣布加牛肉不要钱,你第一反应不是冲进去吃,而是先琢磨一下,这牛肉……它正经吗?
所以,今天咱们就当一回福尔摩斯,拿着放大镜,把这款传祺向往S7 Pro+从里到外扒个底朝天,看看它到底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还是“物超所值”的真香机。
要解开这个谜团,咱们得先从大家最关心,也最容易被忽悠的地方下手——智能化。
现在造车,不聊点智能驾驶,你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向往S7 Pro+最扎眼的,无疑就是车顶上那颗可变焦的中长距激光雷达。
这玩意儿可不是个装饰品。
它就像是给车子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还是带夜视和透视功能的那种。
官方说,它的探测精度是厘米级的,每秒钟能像雷达一样扫描前方120度、200米范围内的所有东西。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咱们翻译成人话就是,当有个“鬼探头”的外卖小哥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系统只需要0.3秒就能锁定他,这比你眨眼的速度还快。
要是在高速上,它甚至能提前6秒就发现远处的潜在危险,给你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这背后,靠的不仅仅是一颗雷达,而是一整个“侦察连”。
全车上下,密密麻麻地分布着27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1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的监控。
这就好比给你的车配了一队24小时待命的保镖,从四面八方帮你盯着路况。
当然,光有眼睛和耳朵还不够,你还得有个超级大脑来处理这些信息。
这台车用的是英伟达的Orin-X芯片,这可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的顶级处理器之一。
但更有意思的是,广汽还画了个更大的饼。
他们宣布,年内就会通过OTA升级,给这车装上Momenta的R6飞轮大模型。
这又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一个用30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喂出来的“老司机”AI。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学习和模仿人类驾驶员在面对加塞、盲区有车这种复杂情况下的决策逻辑,让辅助驾驶变得更像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程序。
这可就不是简单的“循线巡航”了,它是在朝着真正的“智能驾驶”迈进。
而9月底刚推送的OTA 3.0,已经加入了代客泊车、离车泊入这些功能,至少在停车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它已经开始兑现承诺了。
你看,在智能驾驶这块,传祺下的不是毛毛雨,而是倾盆大雨。
它给你的不是“期货”,而是实打实的顶级硬件,再加一个未来可期的软件升级包。
这第一张牌,打得确实有点凶。
接着看车里。
如果说智能驾驶是未来的诗和远方,那智能座舱就是眼前的柴米油盐。
向往S7 Pro+全系标配了高通骁龙8295P芯片。
如果你对芯片没概念,我给你打个比方。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主流智能汽车用的还是8155芯片,而8295的算力,是8155的整整4倍。
这就相当于别人还在用iPhone 8的时候,你直接用上了iPhone 14 Pro Max,那种操作的丝滑流畅感,完全是降维打击。
而且,广汽还给出了一个长达10年的持续迭代承诺。
这意味着,你这台车开个七八年,车机系统可能比刚买的时候还好用,这在电子产品快速迭代的今天,简直是一颗定心丸。
再配上那个27英寸的超大HUD抬头显示,亮度高达12000尼特,就算顶着大太阳开车,导航信息也清清楚楚地投射在你眼前,让你不用再低头看屏幕,安全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至于什么QQ音乐、B站、微信小程序,这些都算是常规操作了,但有8295这个强大的心脏在背后撑着,体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好了,智能化的部分看完了,我们来盘盘第二条线索:新能源车的“命根子”——续航和安全。
吹得再天花乱坠,跑不远、不安全,一切都等于零。
向往S7 Pro+搭载了一块36.3度的大容量弹匣电池。
这个“弹匣电池”的名头可不小。
官方数据是CLTC纯电续航205公里。
这个数字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来说,绰绰有余了,基本能实现一周充一次电。
但这里有个更关键的数据,就是它的WLTC工况续航和CLTC续航的比值,达到了82.9%。
这是什么概念?
行业平均水平大概在60%到70%之间,很多车型的续航里程都是“理论值”,一到冬天或者一开空调就打骨折。
而这个82.9%意味着,这台车标注的续航里程,跟你实际能开出来的里程非常接近,大大减少了那种“表显还有50公里,心里却慌得一比”的续航焦虑。
它更实在,更不玩虚的。
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超过1150公里,别说周末跨省游了,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间不带停的都够了。
续航实在,那安全呢?
“弹匣电池”的核心卖点就是安全。
广汽宣称,这项技术已经提前满足了2026年才实施的新国标,通过了105项安全测试。
更吓人的是,目前已经有超过130万台车搭载了弹匣电池,累计跑了480亿公里,至今保持着零自燃的记录。
480亿公里是什么概念?
够地球到太阳来回160趟了。
这么庞大的数据支撑下,这个“零自燃”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
再加上那些Z型对折、暴力锤击的极限测试,可以说,在电池安全这块,传祺是把能做的都做到了,给足了用户安全感。
到这里,两条线索都清晰了:顶级的智能化硬件加上扎实可靠的三电系统。
但这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它17万级的定价。
因为一台车,最终是为人服务的,特别是家庭用户,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科技和数据,更是温暖舒适的体验。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条线索——舒适性。
作为一款中大型SUV,空间是基本功。
4米9的车长,2米88的轴距,这些数据在同级别里不算最顶尖,但也不差。
可它有个很讨巧的设计,就是车内高度做到了1.268米。
这个数据可能很多人没概念,但它的实际效果就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车里差不多能站直了。
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这个场景的吸引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它没有盲目追求七座,而是做了一个“大五座”布局,把所有的空间都留给了乘客。
最夸张的是后排座椅,支持137度的电动无级调节。
你知道NASA定义的“零重力”座椅角度是多少吗?
135度。
也就是说,这车的后排比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的姿势还要放松。
再配上和雷克萨斯同款的15毫米厚慢回弹海绵,长途旅行时,后排乘客简直可以“躺平”了。
用料上,车里能摸到的地方,用了超过23平方米的软性材料包裹,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在17万这个价位,确实是下了血本。
再加上427升、可扩展到1100升的后备厢,以及那个能在露营时煮火锅、看电影的6KW外放电功能,它几乎把一个家庭对于出行的所有美好想象,都给你考虑到了。
现在,三条线索都摆在了我们面前:超越同级的智能化配置、真实可靠的三电系统、无微不至的舒适体验。
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了:它凭什么?
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它凭的不是某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而是一种极其精准的“田忌赛马”策略和强大的体系能力。
广汽传祺背靠着自家的919航空品质智慧工厂,拥有强大的成本控制和品控能力,这是它敢于把高端配置下放到这个价位的底气所在。
它通过大量的用户调研(走访31座城市),精准地抓住了当前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既想要前沿的科技体验,又担心新能源车的基本功不扎实,同时还对舒适和实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于是,传祺向往S7 Pro+就像一个精明的厨师,把激光雷达、8295芯片这些“顶级食材”,和弹匣电池、大空间、舒适座椅这些“优质主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端到了你的面前。
它告诉市场,17万级的家用SUV,标准不应该是这样的,而应该是那样的。
它不是在参与竞争,它是在重新定义这个级别的竞争规则。
这背后,是广汽传祺对市场深刻的洞察,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缩影。
当然,说了这么多,它也并非完美无缺。
那个R6飞轮大模型到底何时能落地,实际体验又如何?
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品牌的售后服务,这些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但无论如何,传祺向往S7 Pro+的出现,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15-20万级SUV市场。
它逼着所有对手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定价,而最终受益的,无疑是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
所以,它凭什么?
它凭的就是一股要把“向往的生活”变成“现实的出行”的狠劲,凭的就是敢于打破常规,重新定义价值的勇气。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一款几乎把配置表拉满的“水桶车”,你会为它的“高配低价”心动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