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最近搞了个大新闻,给那个号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大赛送了200多辆车,说是当官方用车。这事儿一出来,我就觉得有点魔幻,甚至有点行为艺术。在整个车圈都杀疯了,恨不得把对手连人带桌子一起抬出去的当下,上汽突然开始跟你聊“工匠精神”。就好像两军交战,这边都开始拼刺刀了,那边突然摆开茶席,说,朋友,先别急着捅我,我们来欣赏一下我的刀法,是不是很精湛。
这操作,典中典。属于那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当所有人都默认这是一个黑暗森林,你不开枪就有人对你开枪的时候,上汽选择了当一个战地诗人。你说他错了吗?不好说。但你说他对吗?我只能说,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上汽领导层的精神状态也值得开个研讨会。他们整的这个活儿,核心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我们不仅要造车,我们还要培养能给车做顶级马杀鸡的老师傅。
讲真,世界技能大赛,听着就很高大上,什么物流运输、建筑技术、车身修理,好像下一秒就要手搓高达了。上汽的员工还在里面拿了三金一银,车身修理项目。我看到这个“车身修理”的时候,我沉默了。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车,被各种马路杀手蹂躏过的中年人,我太懂车身修理了。但问题是,这个时代的车身修理,它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你用小锤子敲得更圆,还是你腻子刮得更平?
坏了菜了,真正的颠覆者根本不跟你玩这个。人家直接一体化压铸,整个后车身就是一块大铝锭,稍微撞狠一点,对不起,不修了,直接换。就像你手机屏幕碎了,你是找个老师傅帮你把玻璃渣子一片片抠下来再粘个新的,还是直接花钱换个总成?人家特斯拉、小米们在干嘛?在研究怎么把车造成一个巨大的、一次性的压缩毛巾,坏了就扔,不,是坏了就换。而你还在苦练金钟罩铁布衫,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人家直接上炮弹,一炮干穿,你说你这铁布衫练了个啥?练了个寂寞。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上汽这种对传统技能的执着,像极了一个在电子竞技时代苦练咏-春-拳的老宗师。你问他能不能打?能打,一个打十个普通人没问题。但问题是,你的对手是雷电法王杨永信,人家直接电疗,你还没近身呢,就直接“机你太美”了,浑身抽搐唱跳rap了。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上汽这个操作在另一个维度是成立的,那就是品牌玄学。当所有新势力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自动驾驶,卷谁的激光雷达更多的时候,上汽突然跳出来说,诶,我们不一样,我们的人,会修车,是世界冠军级别的修理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我不跟你们卷未来,我跟你们卷过去”的精神。他在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品牌叙事:我的车,不仅造得好,就算坏了,我的人也能给你修得跟新的一样。这本质上不是在卖车,是在卖一种安全感,一种“老师傅”式的信仰。
这种信仰,你别说,还真有人吃。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标。是坐进去之后,你感觉自己好像和路上的其他凡人不一样了。上汽现在想干的,就是把“工匠精神”这四个字,也变成一个标,一个无形的玄学光环。他交付的那些车,荣威、智己、大通、大众、别克,组成一个“上海制造”的复仇者联盟,仿佛在说:看到了吗,这些车,背后站着的,是能参加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人形高达驾驶员。就问你怕不怕?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但是,但是,这事儿你又不能全盘否定。因为我真的见过那种钣金圣手,能把一辆撞得像麻花一样的车给你盘回来,严丝合缝。这种手艺,确实是艺术。讲真,我上次车被蹭了,4S店报价三千,外面路边摊三百,我甚至怀疑那个路边摊师傅就是退役的世赛冠军。所以,上汽在第五层,他在赌,赌当电车泡沫破灭,当那些花里胡哨的科技褪去光环后,大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制造业的本质——质量、可靠性,以及最重要的,能修。
你看,这事儿的逻辑就拧巴在这里。一方面,你觉得在掀桌子式的竞争里,还在讨论怎么把桌子擦干净是一种不务正业。另一方面,你又隐隐觉得,当所有餐厅都炸了之后,那个唯一还知道怎么和面烙饼的厨子,可能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上汽的赞助行为,就像一场盛大的祭祀,祭品是200多辆车,祭拜的,是那个正在被遗忘的,名为“工业”的旧神。所以说到底,上汽到底是在大气层,还是在地下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一个企业开始频繁强调自己的“工匠精神”时,说明他一定遇到了什么迈不过去的坎。至于这个坎是什么,可能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或者,下一个财报也行。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