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奔驰这波操作有点意思! 2026款CLE级悄无声息就上市了价格一分没涨还是45.76万起配置单上却悄悄多出了几行字。 比如买CLE 260轿跑车的朋友会发现这次不用额外掏钱直接就能享受到360度全景影像和UWB数字钥匙。 这年头新车改款不涨价已经算良心居然还主动加配置? 奔驰这回打的什么算盘?
我们先来看看这5款车型到底加了什么料。 CLE 260系列的硬顶和敞篷版本全都配上了360度全景影像。 这个功能对双门轿跑来说其实特别实用毕竟车身长度达到4850毫米比很多B级车都长窄路转弯或者停车时多几个视角总是更安心。 更关键是那个UWB数字钥匙手机靠近车门自动解锁上车直接启动确实比掏钥匙优雅多了。
而到了CLE 300 4MATIC的顶配版本升级的则是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实景穿越导航。 这个功能在E级和S级上已经验证过了导航箭头直接叠加在实时画面上路口该往哪拐一目了然。 有意思的是奔驰这次很精明地把配置升级做了区分:低配车型加实用配置高配车型加科技配置明显是针对不同买家群体的需求精准投放。
说到价格59.63万封顶的定价放在今天的新能源车市场里确实会引发讨论。 毕竟这个价位已经能买到不少高性能电动车了。 奔驰显然很清楚选择CLE级的用户看重的远不止动力参数。 2865毫米的轴距双门四座的布局再加上标志性的无框车门和可选软顶敞篷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构成的是另一种价值主张。
动力系统还是熟悉的配方:2.0T发动机配48伏轻混。 CLE 260的150千瓦功率应付日常场景绰绰有余320牛·米的扭矩在市区穿梭游刃有余。 而CLE 300 4MATIC的190千瓦功率和400牛·米扭矩配合全时四驱系统显然是为了那些对驾驶体验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准备的。 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平顺性一直是这套动力总成的加分项。
放在豪华轿跑这个细分市场里奔驰CLE的对手再明确不过了。 宝马4系起步价37.99万主打操控和个性设计;奥迪A5 37.98万起靠经典造型和市场优惠吸引用户。 而CLE级敢定45.76万的起售价靠的是把豪华感和科技配置拉到更满。 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让这三款德系轿跑形成了明显的性格分野。
选择软顶敞篷版本的消费者可能更在意的是开启顶篷后的那种仪式感。 车身高度在敞篷状态下是1425毫米比硬顶版高了9毫米这细微的差别都是为了容纳折叠后的顶篷结构。 在20秒内完成开合的动作这个场景本身就已经值回部分票价了。
内饰方面虽然2026款没有放出新图片参考2025款的设计大概率会延续那个向驾驶员倾斜的中控台还有标志性的圆形空调出风口。 奔驰很懂得如何营造驾驶氛围这种细节处的设计往往比参数更打动目标用户。
比较令人玩味的是配置调整的时机选择。 在2025年9月这个节点很多品牌都在为年度改款做准备像奔驰这样明确列出每款车型配置增减的并不多见。 特别是全系增加UWB数字钥匙这个举动明显是在响应越来越普及的手机车钥匙潮流。
宝马4系最近在强调其操控基因奥迪A5则一直在打性价比牌。 而奔驰CLE级这次改款似乎是在说:我们要做的是科技感最足的豪华轿跑。 360度全景影像对女性用户很友好数字钥匙对年轻群体有吸引力实景导航则提升了长途驾驶的便利性。 每个升级点都瞄准了特定使用场景。
有网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推出插电混动版本? 其实从车身结构来看CLE级要容纳电池组确实有挑战。 保持纯粹的燃油动力反而让它的车身比例更加协调。 这或许也是奔驰设计师的坚持所在。
说到驾驶体验那台9AT变速箱的调校值得单独一提。 在舒适模式下换挡几乎难以察觉;切换到运动模式降挡响应又足够果断。 这种双重性格正好契合了轿跑车既要日常舒适又要偶尔激情的定位。
价格区间覆盖45.76万到59.63万这个跨度给了消费者明确的选择阶梯。 是选入门版的CLE 260轿跑还是多花十多万上300 4MATIC敞篷? 不同的预算对应完全不同的用车体验。 奔驰这次把配置差异做得更加清晰反而降低了选择困难。
对比同级车型的配置清单会发现CLE级标配的内容确实更丰富。 这也引发另一个讨论:当宝马4系靠驾驶乐趣、奥迪A5靠性价比各占山头时奔驰的豪华科技路线能吸引多少忠实拥趸?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要看消费者对品牌调性的认同程度了。
车身颜色选择也是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从2025款来看CLE级提供了多种金属漆选项包括独特的渐变色调。 这些细节处的个性化表达往往是豪华轿跑买家特别在意的部分。
有车友提到为什么不改款同时调整外观? 其实现款的设计语言才刚推出一年过早改动反而不利于品牌设计的延续性。 保持外观不变重点升级内在配置这个策略显得更加务实。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虽然官方没有特别强调CLE级其实已经配备了相当全面的系统。 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功能在长途驾驶时能显著减轻负担。 这次改款虽然没有升级这部分现有的配置水平已经不落人后。
选择双门轿跑的消费者通常家里都不止一辆车。 所以他们更在意的是这辆车的独特价值可能是设计美感可能是敞篷体验也可能是品牌带来的社交属性。 奔驰这次针对性的配置升级正好强化了这些软性优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奔驰这次改款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玄机。 在电动车攻势猛烈的当下坚持把燃油轿跑做精做细反而形成了一种差异化竞争。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准备马上转向电动化。
从车身尺寸数据来看4850毫米的车长和2865毫米的轴距让CLE级在双门轿跑中属于大块头。 这带来了更舒展的侧面线条也保证了后排偶尔应急的实用性。 虽然很少人会真的用双门车频繁接送乘客有总比没有好。
关于UWB数字钥匙的实际体验已经有车主分享过使用心得。 最大的便利是真正实现了无感进入手机放在包里就能解锁车辆。 而且安全性比蓝牙钥匙更高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360度全景影像的加入让这款车长超过4.8米的双门车在市区窄路行驶时多了份从容。 尤其是软顶敞篷版本由于车身结构原因后方视野原本就有限多一个鸟瞰视角确实实用。
奔驰这次选择在9月22日公布2026款车型这个时间点恰逢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 不过官方并没有同步推出任何促销政策看来是对产品力本身有足够信心。
有网友调侃说现在买奔驰车得先搞清楚字母组合的含义。 CLE这个名字其实是取代了此前C级和E级轿跑车的双重身份。 这意味着它要在设计和配置上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持运动感又不能丢失豪华属性。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这次配置升级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预算充足的用户觉得这些科技配置很实用而更看重机械素质的车迷则希望奔驰能把成本花在更硬的硬件上。 这种分歧本身就说明了豪华轿跑用户的多元化。
关于那台2.0T发动机有人担心48伏轻混系统的可靠性。 实际上这套ISG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启动发电一体机的结构比早期的BSG系统稳定很多对动力衔接的改善也很明显。
选择敞篷版的消费者可能更关心顶篷的耐久性。 奔驰的软顶材质历来表现不错官方数据显示开合循环次数能达到数万次。 而且在隔音方面现在的软顶技术已经比十年前进步很多。
有车评人指出CLE级的底盘调校其实偏向舒适这与其运动化的外观形成有趣反差。 不过全系可选装自适应悬架这倒是给了用户自定义的空间。
对比宝马4系的直列六缸选项CLE级全系四缸的配置可能会让部分性能爱好者失望。 反过来说这也让产品线更简洁消费者不用在气缸数之间纠结。
奥迪A5最近优惠幅度较大这给CLE级带来不小压力。 奔驰似乎打定主意不走价格战路线而是用配置升级来维持价格体系。 这种策略能否奏效还要看后续的销量数据。
关于内饰材质虽然这次改款没有调整奔驰一贯的做工水准还是值得肯定。 特别是中控台的包裹材质和缝线细节都维持着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
有业内人士注意到CLE级并没有提供性能更强的AMG版本。 这可能是因为奔驰想把AMG资源集中在纯电车型上也可能是为后续改款留有余地。
选择轿跑车的消费者往往很在意排气管设计。 CLE 300车型的排气布局就与260版本不同这种细节处的差异化也是豪华品牌惯用的手法。
关于车机系统虽然升级了实景导航整体界面设计还是保持MBUX一贯的风格。 有用户反映希望增加更多本土化应用这可能是下次改款需要改进的方向。
从二手车市场反馈来看奔驰轿跑车的保值率一直不错。 特别是敞篷版本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很受欢迎。 这次配置升级应该会对未来的残值率产生积极影响。
有网友好奇为什么不在这次改款中加入混动选项。 其实从车身结构来看CLE级要容纳电池组确实比较困难保持纯粹的燃油动力反而有利于车身配重。
关于驾驶模式选择CLE级提供了从节能到运动多种选项。 最有趣的是个性化模式可以让驾驶员单独调整发动机、变速箱和悬架的参数。
选择这款车的消费者往往很在意轮毂样式。 从2025款来看CLE级提供了从18到20英寸的多种选择不同配置车型的轮毂设计也各有特色。
有车友提到NVH表现特别是敞篷版本在关篷时的隔音水平。 实测数据显示其车内噪音控制甚至优于某些硬顶车型这得益于较好的顶篷密封设计。
关于售后服务进口车型的保养成本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奔驰最近调整了保养套餐价格这对CLE级车主来说算是个利好消息。
有评论认为奔驰这次改款看似低调实则抓住了豪华轿跑用户最在意的几个点:日常便利性、科技新鲜感、品牌认同度。 这种精准的产品思维值得其他品牌研究。
选择双门轿跑的消费者很少会只做理性比较。 情感因素在这类购车决策中占很大比重。 奔驰深谙此道所以这次改款特别强化了那些能激发情感共鸣的配置。
关于车身颜色官方提供的选择虽然不多每种颜色都经过精心调配。 特别是金属漆在阳光下的质感确实是普通漆面难以比拟的。
有设计师分析CLE级的成功之处在于比例拿捏。 长车头短车尾的经典造型配合恰到好处的腰线高度营造出优雅又不失力量感的视觉效果。
对比同平台的四门车型CLE级的调校确实更侧重驾驶乐趣。 转向手感更直接悬架支撑也更扎实这些差异只有实际驾驶才能体会。
关于选装配置奔驰这次把很多实用功能变成了标配。 这反而简化了购车流程消费者不用在长长的选装清单里纠结了。
有业内人士推测CLE级可能会在下次大改款时引入纯电版本。 就现阶段而言坚持燃油动力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定位。
选择敞篷版的用户最关心天气适应性。 实测表明这套软顶系统在雨天也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涉水性能甚至超过不少人的预期。
关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实际表现有车主反馈在弯道中的车道保持能力相当不错。 系统对方向盘的干预很自然不会出现突兀的抢方向盘现象。
有评论指出奔驰这次配置调整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传统豪华品牌在面对新势力竞争时的思考:如何在不丢失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快速补齐科技短板。
选择这款车的消费者很多都是奔驰老车主。 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所以针对性的配置升级往往能直接打动这批核心用户。
关于改装潜力CLE级已经有一些第三方套件出现。 大多数车主似乎更愿意保持原厂状态这可能也是豪华轿跑用户群体的特点。
有车评人注意到CLE级的座椅舒适性值得称赞。 特别是对腰部支撑的调节很细致长途驾驶不容易疲劳。
对比同价位的SUV车型CLE级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价值主张。 这种差异化的产品思路帮助奔驰在细分市场保持了竞争力。
关于音响系统虽然这次没有升级标配的音响效果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 对音质有更高要求的可以选择Burmester环绕声音响。
有设计师指出CLE的内饰灯光系统很有特色。 64色环境氛围灯可以随驾驶模式自动切换这种细节处的仪式感很能打动目标用户。
选择轿跑车的消费者往往很在意排气声浪。 CLE 300车型在运动模式下的声浪调校就比260版本更富有激情。
关于车身刚性特别是敞篷版本的表现实测数据表明其抗扭刚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硬顶车型这得益于底盘的强化设计。
有业内人士认为奔驰这次改款策略很聪明。 在没有重大技术更新的情况下通过配置调整保持了产品新鲜度成本控制也很合理。
选择这款车的女性用户比例较高所以360度全景影像这类便利配置的加入确实能提升日常用车的友好度。
关于二手车行情有评估师指出CLE级的保值率在豪华轿跑中属于上游水平。 这次配置升级应该会对未来三年的残值率产生正面影响。
有车友关心油箱容积毕竟轿跑车经常用于长途旅行。 CLE级55升的油箱容量配合不错的燃油经济性续航表现值得肯定。
关于轮胎配置不同版本车型搭配的轮胎规格也不同。 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根据主要用车场景考虑是否需要升级轮胎型号。
有评论认为奔驰这次改款虽然动作不大显示出了传统车企的产品节奏感。 不盲目跟风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调持续改进这种定力反而难能可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