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说,要在2027年底前,发超过40款新车。
讲真,我第一反应不是Bimmer狂喜,而是宝马的心态是不是有点崩了。
这不是在发布产品,这是在搞闪电战。或者说,是一种行为艺术,主题叫“我掀桌子了你们看着办”。超过40款新车,囊括了改款和全新,覆盖了油车和电车,这已经不是产品规划了,这是要把整个军火库里的子弹,不管口径对不对,先一口气全打出去,听个响。
三体人看了都得先愣一下,然后连夜把自己的舰队开走,生怕被这阵仗波及。
这次产品攻势的核心,叫“新世代平台的设计理念与核心技术全面下放”。翻译成人话就是,宝马悟了,或者说,被逼得开窍了。它发现自己以前那种挤牙膏式的中期改款,在今天这个时代,约等于自杀。
以前的车圈,大家都是体面人,中期改款就是换个灯,改个保险杠,最多给你加个不痛不痒的配置,然后价格不变,美其名曰“加量不加价”,大家心照不宣,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现在呢?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不是温良恭俭让了。而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我活不下去,你也别想好过”的道诡异仙现场。新势力们半年一次小改款,一年一次大换代,软件天天OTA,恨不得把CEO的最新精神状态都给你推送到车机上。
在这种背景下,你一个传统豪华品牌,三年后拿出一款中期改款,就改了个寂寞,那消费者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个刚出土的文物。
所以宝马这次不装了,摊牌了。
什么叫“新世代平台技术下放”?本质上就是把还在实验室里、准备给未来车型用的“任意门”技术,强行塞给现有的“步兵”。所有改款车都要标配最新的iDriveX大屏、全景抬头显示、新一代辅助驾驶。
这不叫中期改款,这叫渡劫飞升。
把一辆2024款的宝马开进去,经过一番“技术下放”的雷电法王式洗礼,开出来的就是一辆“准2027款”的全新物种。外观可能还是那个壳,但灵魂,或者说那个最值钱的“电子骨架”,已经是另一个次元的东西了。
你会发现宝马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叫做压缩毛巾式造车。
以前的车,是一块砖,用了几年,旧了,磨损了,就只能扔了。现在的车,是一块压缩毛巾,买的时候看着不大,但每次大改款,就给你浇一盆“新技术”的热水,然后“砰”一下,膨胀了,变大了,又是一条好汉。
这本质上是一种焦虑,一种被新势力逼出来的应激反应。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止一辆宝马的中年人,对这事儿感触特别深。以前你开个3系,那是身份的象征,是操控的图腾,是“蓝天白云梦”的具象化。你跟人聊车,聊的是前后配重,是底盘调校,是发动机的嘶吼。
现在呢?你跟人聊操控,人家问你冰箱彩电沙发有没有;你跟人聊品牌历史,人家问你自动驾驶能不能躲开小区里乱窜的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百年调校直接就定性为全责了。
就问你怕不怕?
宝马肯定是怕了。所以它搞出了这一套“掀桌子”的打法。你不是嫌我更新慢吗?行,我一口气给你40多款,让你三年都看不完。你不是嫌我技术老旧吗?行,我把未来的技术直接预支到现在,加大加大再加大。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本来讲究一招一式,点到为止。结果被一群拿着加特林的野路子打懵了,最后一怒之下,不打了,直接从怀里掏出个炸药包,高喊一声“德玛西亚”,不,是“为了巴伐利亚”,然后原地引爆。
最好的防守不是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了。
我们再看看它要出的新车:i1、i2、i3旅行版、iX4,还有硬派SUV。
这套路我熟啊,这不就是当年安卓手机打苹果的机海战术吗?苹果一年就一款,你安卓厂商就一个月一款,用不同的尺寸、不同的价格、不同的配置,把1000到10000的价位段塞得满满当当,让消费者总能找到一款“好像还行”的。
宝马这是被三星附体了啊朋友们。
典中典之饱和式攻击。
这个战术,在商业上,它其实是奏效的。因为当你的核心优势(比如品牌光环、驾驶乐趣)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时,你就必须用数量去弥补质量上的感知差异。用饱和式攻击,把所有可能的生态位全部占满,不给对手留下一丝缝隙。
但对于品牌来说,这又是危险的。过多的车型会稀释品牌的专注度,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我车里的香氛比那个大屏幕重要多了,至少它不会死机。宝马最珍贵的,恰恰是那种“我就出这几款,你爱买不买”的骄傲。这种骄傲,就是品牌玄学的一部分。
而现在,这种玄学正在被宝马自己亲手打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就那个味儿?一个曾经的贵族,现在开始学着街头混混打群架了。
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无奈。
奔驰还在试图维持自己的体面,讲豪华,讲传承。特斯拉自带“教主光环”,它的用户买的不是车,是信仰,是马斯克本人。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只有宝马,被夹在中间。
它既有传统豪华品牌的历史包袱,又想拥抱新时代的智能化浪潮。它既放不下操控的灵魂,又眼馋别人家的冰箱彩电。这种纠结,最终催生了这场看似疯狂的“产品大爆炸”。
我真的会谢,这谁记得住啊?!
所以宝马这40多款新车,与其说是给消费者看的,不如说是给同行和资本市场看的。它在用一种近乎咆哮的方式宣告:我还没死,我还能打,而且我发起疯来,我自己都害怕。
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在牌桌上被人逼到墙角后,直接把所有筹码推出去的姿态。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宝马到底能不能成?谁知道呢。这事儿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曾经稳如老狗的豪华巨头,被逼得亲自下场,开始用一种不讲武德的方式,重塑整个战场的规则。
这个姿态,这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疯劲儿,就问你怕不怕?
反正我是怕了。因为一个不讲理的Bimmer,比一个讲理的蔚小理,可怕多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