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老板最近有点烦,非常烦。人在帕米尔高原上意气风发地测试新款SUV,转头一看,微博粉丝哗啦啦掉了29万。这年头掉粉不稀奇,但掉得这么整齐划一,背后准没好事。果然,成都天府大道上的一场大火,直接把他架在了舆论的烧烤架上。
那是一个凌晨,一辆小米SU7在路上演了一出好莱坞灾难片的开场。据后车行车记录仪显示,那车跟喝高了似的,走位风骚,先是想秀一把S型漂移,结果技术不到家,一头扎进了中央绿化带,然后直接起飞,翻滚着冲到对向车道,最后用一团熊熊烈火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
讲真,看到路人徒手砸窗,满手是血的样子,你很难不被触动。旁边还有人从店里拎着灭火器就往上冲,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超级英雄,但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可惜,英雄也怕猪队友,或者说,怕的是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高科技”。车门,那扇本该是生命通道的门,愣是成了打不开的鬼门关。任凭外面的人怎么拳打脚踢,它都岿然不动。最后消防员赶到,切割机一顿操作猛如虎,才把人弄出来,可惜为时已晚。
后来警方通报,司机涉嫌酒驾。得,这下好了,网上舆论立马分化。有人说酒驾活该,自己作死怪谁?但更多人的关注点早就歪了——不对啊,就算司机全责,为什么车门打不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一个让所有新能源车主脊背发凉的核心。
小米SU7这车,为了追求那零点零几的风阻系数,也为了看起来“酷炫”,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雷军当年可是得意洋洋地介绍过,按一下里面的微动开关就能电动解锁。听起来很高科技是吧?但它的致命缺陷也在这里:这玩意儿是纯电控的。一旦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全车断电——这在车祸里简直是家常便饭——那这个门把手就瞬间变成了一块毫无用处的装饰品。
从外面打不开也就罢了,车内总有机械应急拉手吧?有,肯定是有的。但小米SU7的应急拉手位置藏得那叫一个“深藏功与名”,在车门内板的下方。试想一下,车祸发生后,车内的人如果意识清醒、手脚利索,可能还有机会摸索着打开。可万一他已经昏迷或者受伤动弹不得呢?指望车外救援人员砸破窗户,再把手伸进去精准地摸到那个小拉手?别开玩笑了,等找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透了。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这个问题上翻车了。今年三月安徽那起事故,三条人命,同样是车门锁死。一次是偶然,两次是什么?是设计理念出了问题。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为了在紧急关头锁死生路。这种为了所谓的“美观”和“低风阻”,牺牲最基本安全冗余的设计,简直就是本末倒置。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之前就炮轰过隐藏式门把手,说这玩意儿“碰撞缺电打不开”,现在看来,真不是无的放矢。
说白了,现在的新能源车圈子,有点走火入魔。大家都在卷续航、卷智能、卷设计,卷谁的车看起来更像来自未来。结果呢,把最原始、最可靠的机械结构给扔了。殊不知,在极端情况下,能救命的往往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设备,而是一个最简单的机械锁扣。
好在,国家也不是吃素的。工信部已经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了,里面明确要求每个车门都得配有“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意思就是,不管你车子怎么断电,从外面必须能用手把门拉开。如果这玩意儿最后成了强制国标,那市面上这些全隐藏、半隐藏的门把手,恐怕都得回炉重造。
只是,标准的出台总是滞后于血的教训。对雷军来说,掉29万粉只是个开始。如果小米不能在安全这个底线问题上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交代,那他辛辛苦苦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建立起来的“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品牌形象,恐怕就要被这场大火烧得只剩下一地鸡毛了。毕竟,消费者可以为你的情怀买单,但没人愿意为你的设计缺陷,付出生命的代价。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