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高速辅助驾驶领先,榜单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手”
懂车帝这回真是把场面整大了。36台市面上能叫得出名号的车,一股脑全拉到现场,做了十几个关于辅助驾驶的实战对比。不是那种场地里转两圈、测个AEB就完事儿的小打小闹,这次是直接上真实道路,还封了一段高速路来搞事情。
前几天我在群里刷到视频,有人还发来截图,说“撞猪”项目太离谱。想象一下,高速限速跑着,突然一头野猪晃悠悠窜出来,那速度10公里每小时……别说机器反应不过来,我要坐在方向盘后头也悬。这种极端情况,谁都没底气说自己能100%避开。
还有那个消失的前车项目,也够呛。大货突然变道闪开,一辆抛锚轿车蹲那儿等你反应,但左边快车道压根走不开,全是演员车辆卡死你。不少老司机看了都直呼刺激,说平时遇见类似情形早紧张得手心冒汗,更别提让智驾系统自己处理。
其实懂车帝和央视联合这波操作,从形式上确实新鲜。我表弟老家湖北,每年春节回去,他最怕就是夜里跑高速遇见突发状况。他常挂嘴边一句话:“有些事,不到点子上真不知道慌成啥样。”这次多少有点把咱们平时只敢想、不敢试的问题搬到了明面——极限情况下到底靠不靠谱?
结果倒挺出乎意料:六项模拟事故下来,特斯拉Model 3除了撞猪失败,其余全过;Model X也是只在临时施工栽跟头。但印象中经常被吹捧为“遥遥领先”的那些品牌,这次通过率反而没那么高。有朋友调侃,“老马又可以嘚瑟半个月”,果然马斯克第一时间就在X(原推特)晒成绩去了,还补一句:没有本地训练就这样,再努努力争取全过关吧。
但另一边,被问及成绩的时候,有厂商干脆四个字“不予置评”。群友分析说,这里面水分不少,因为标准根本没统一。有辆华南牌新能源据说自带远距离跟随功能,上次师傅给我讲,他们家的智驾设定就是偏保守一点,所以实际跟前面的距离总比别人多两三米。“你以为这是缺点?关键时候命保住才是真的。”他憨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而且速度设置也乱七八糟。据销售顺嘴一提,每家策略不同,有些自动巡航默认会加10%,有些则死守120km/h以内。同一个场景下,你130码冲过去和120码慢悠悠肯定不是一码事。这么一搞,比拼AEB其实变成比谁更怂、谁更谨慎罢了。有博主还专门扒视频数白线——有人3条白线贴屁股,有人7条远远吊着,看起来差距小,其实决定生死啊!
这种变量控制不严,也难怪圈内外吵翻天。我记得去年邻居老王买的新款电动车,自带L2级别辅助驾驶。他刚拿回来兴奋劲十足,经常炫耀:“以后老婆再唠叨我分神,就让它帮忙盯路!”可用久之后发现,在复杂工地或者夜间弯道,那套系统偶尔抽风。“技术进步归进步,人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他说完扔下一句,“命只有一次。”
再插一句冷门配置:今年春天听修理厂师傅闲聊,现在很多高配车型悄悄加装红外摄像头,就是为了提升夜间识别行人或动物能力。不过据他们私下吐槽,大部分厂家宣传噱头多于实际效果,下雨天或沾泥巴基本废武功。还有一种传感器,据称能识别路肩的小动物,但国内环境复杂,经常误报,把野猫当成障碍物警告不停响,让不少司机烦恼连连。
至于榜单意义嘛,我隔壁小区那个玩二手生意的大哥最爱“今天第一明天垫底很正常,你信排行榜,不如信自己脚下油门刹车。”他的旧款SUV曾经因为智驾失灵,在国道差点追尾,好在人机切换及时才捡回一条命。从此以后,他再先进的配置都当参考,从不完全依赖机器提醒。
其实这些年各大品牌宣传越来越猛,把智能化吹得无所不能,可现实哪有那么美好?微信群里有人分享亲身经历:春节返乡途中碰上下雪,高速摄像头结冰导致雷达罢工,只能人工接管一路紧张兮兮。他苦笑,“自动驾驶?先保证雨雪天气不卡壳吧!”
最后碎碎念一句,用惯智能辅助的人可能习惯调最高效率模式,比如缩短跟随距离、放宽速度限制。但真要碰到极端情况,多留点余量总归安全。我现在宁愿慢一点,也懒得冒险尝试所谓最新黑科技,就算旁人笑我是“胆小鬼”,至少晚上睡觉踏实不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零散分布于维修店口述、销售聊天及网络公开报道等日常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