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上,成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这里是汽车保有量“第一城”,却未能孕育出扎根本土的整车品牌;这里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却在整车制造领域始终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东北等地。

这一局面,或将慢慢改变。

8月28日,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共同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并加速布局入门级智能电动出行市场。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突围战,成都能否从“消费城市”成功转型为造车名城?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不仅是成都引入的一个项目,更是成都在未来出行新赛道上的全速超车。

事实上,成都早已具备领跑未来出行的雄厚实力与底气。

截至2025年6月,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8万辆,占比15.1%,稳居“中国汽车第一城”宝座。

在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规模超过25万辆,电动化率超80%,绿色出行生态日趋成熟。

成都的底气,不仅源于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这里已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汽车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7.4%、23.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352%,发展势头强劲。

在整车领域,成都已汇聚大众、丰田、沃尔沃等10户整车企业,涵盖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全系汽车品类。

同时,博世、江森、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东方电气等1000余户关键零部件企业扎根于此,本地配套率达41%。

相关产业链已覆盖底盘、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堆、半导体、车载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等重要领域,为智能汽车整车制造提供坚实的支撑。

同时,成都经开区作为全国第六大汽车制造业基地,产业生态成熟且完备,是引领成都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示范高地。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无人驾驶应用于公共汽车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全面推进战略布局,目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捷达此次的战略方向非常清晰,全力开拓“智能电动”新赛道。

依托成都生产基地的长期布局,捷达品牌新公司将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打造覆盖入门级产品至豪华旗舰的电动化车型矩阵,实现更快速的市场响应与更深度的本土化融合。

此举也将为大众集团在华史上最大规模的新能源产品攻势注入新动力。

新公司计划到2028年,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配备在入门级市场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ADAS)功能。

同时,凭借其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生产制造优势,捷达品牌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表示,至2030年,紧凑级车型有望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约一半的份额,其中售价10万元左右的入门级车型将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因素。通过捷达品牌的电动化转型,大众将强势进入这一快速扩张的细分市场。

根据远景目标,全新的捷达公司致力于到2030年构建一个规模达千亿级的“研发-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产业价值链,巩固其作为区域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的地位。

在宏大的战略布局中,其产业资本已率先落地。

今年上半年,总规模5.105亿元的一汽产业基金在龙泉驿区完成工商注册。该基金由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重产基金、成都经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

其核心任务在于依托一汽集团的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瞄准电机、电控上游等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对本地主要主机厂建立业务支撑等,助力成都打造自主可控且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链。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捷达体验中心

当然,仅凭捷达单一品牌并不足以实现成都打造“造车名城”的梦想。

今年,成都将力争全年目标汽车产量85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30%。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飙升至10万辆,同比暴增402%,成为这座城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典范。

不仅是电动车,氢能汽车也成为成都重点推进的方向。

成都作为四川发展氢能产业的中心,将分批打造“成德眉资都市圈”等绿色氢路,重点推广应用氢能重卡、物流车、冷链运输车、城际客车等中重型、中远途车辆,构建互联互通的氢交通应用网络。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成都造中重型车辆

同时,一大批新项目新产品加速推进:加快吉利新能源车基地东风新能源汽车蜀道丰田氢能商用车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推进沃尔沃极星3、EX90和ES90国内上市投产,推进一汽红旗E-QM5、一汽大众首款纯电新车型投产等。

成都正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全力打造未来出行策源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高地,加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加速跃迁。

在智能网联领域,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已打造多个车路协同与智能网联驾驶应用场景。

其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作为全国唯一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已开放测试道路680公里,完成超过30万公里实景测试。

成都自主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已驶入城市道路测试运行,氢燃料汽车推广与加氢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已累计推广氢燃料汽车980辆,建成加氢站5座。

大成产经认为,成都押宝智能网联与未来出行赛道,将会重塑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川渝正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背景下,成都成为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的深入,成都积极招引培育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领域链主企业,探索寄递“无人机+无人车”场景应用,推动商业化落地,抢占新赛道发展先机。

面向未来,成都还前瞻性探索飞行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以电动垂直起降技术为核心,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起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空陆一体化智能交通体系。

eVTOL商业化时间表也逐渐明朗,沃飞长空即将开启固定飞行线路商业化试运营;要不了几年,“打飞的”将成为常态。

从汽车消费重镇,迈向未来出行的创新策源地,成都正加速崛起为未来汽车的制造高地。

再次加码,成都造车野心藏不住了丨产经观察-有驾
未来飞行汽车

•END•

大成产经入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度、新浪、网易等平台,精准触达政商主流人群,以信息驱动资源匹配。

大成产经搭建政金产研生态社区,提供整合传播、企业服务、产业咨询及链接,助力企业加速和产业升级。

入群或合作,请留言联系。

欢迎点赞分享,也欢迎留言互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