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降价进网约车,国产车智能提速,买车更看重体验

说新格局来的太快了,前几天老李提新车,方向盘上那个蓝白标,那玩意儿以前谁碰都要自拍发朋友圈,现在看着像贴纸。三千八落地还包保险,真不是开玩笑。老李手机里三个月前去试驾宋L的视频还在,没砍完价就去吃火锅了。氛围完全不同,大家聊车根本不提所谓品牌,讨论的就一句:谁便宜,谁智能。

今年各地4S店跟拼多多似的,降价表直呼离谱,华东几个店数据摊开看,能低一成五,车主一上桌就说二手车价,毛病聊得比专家还细。新手晒车,老铁点赞少了一半。有个群一天到晚聊落地价,有人说新车刚交付就亏两万,可能才刚起头。

这几年智能系统火得离谱。身边朋友说某知名国产品牌语音识别像个懂事闺女,车里摸一下屏幕,提速都能喊出来。华为那个座舱界面比宝马快两秒,开过的都说丝滑。深圳造的混动车百公里六秒,宝马BBA还在讲操控,调校十几年老款发动机,大家想着怎么早上堵车导航找条顺路,根本不管动力几百匹。

充电有点野,前阵子北京高新区那边,排队充电像小区抢菜,特斯拉自营站能节约三分之二时间,临停车位全是新能源,油车直接被晾在边上。纯油车没准开着开着就闲置了。

以往宝马标志就是身份的代表,豪车圈子一发照片,评论区真叫牛,现在弄得网约车用X5机场专线,车标都懒得摘。有维修厂师傅说,挂宝马标还真挣不到钱。二手市场有时候挂着三年前买的,残值还比雷克萨斯少,之前谁敢想。

卖新车的那些展厅更是变样了。某中部城市4S店六成柜台放不出去的老款宝马,改成了搞智能车的体验区。赚大钱是修车美容,没几个人真靠卖新车了。销售靠线下,线上早就冲进新平台,好几个同行自己搞元宇宙虚拟展厅,云试驾都不稀奇了。

买车标准变化真快。比亚迪空调直接标配,宝马要加三倍钱选装。有客户选新能源就是看维修透明,流程就跟点外卖,查记录全部一目了然。家里只有一台车的,选车第一看智能系统,堵车导航管用,哪还在乎谁家加速快,加速早就不是最重要的标杆。

宝马降价进网约车,国产车智能提速,买车更看重体验-有驾
宝马降价进网约车,国产车智能提速,买车更看重体验-有驾

车企内部热锅上蚂蚁。德国总部还在琢磨怎么让后驱多拐个弯,国内团队改方案忙不过来,数据系统跑不过国产品牌,这边系统升级四个版本都落后了。本地数据库刚建,新势力早就积累上百万用户习惯,改车路线都精细成一张表新势力的自信从不是假把式。

宝马降价进网约车,国产车智能提速,买车更看重体验-有驾

宝马X1打低价入市,买的人更看重大屏和智能系统。价格定不下来,权力全在有数据的平台和流量口,传统豪华变电气潮流里翻天覆地。开宝马不如买国产新款,心里落差谁都懂。

宝马降价进网约车,国产车智能提速,买车更看重体验-有驾

在上海新车展,站人群后头,看国产车摊位投影灯直怼宝马标志。老一套玩法早不灵,谁能长红还要看后面变数。智能化、数据化贴地气,奉行本地需求就是王者。宝马那些高价光环用不了几天就能被新势力突破,口口声声讲传统真没啥实际意义。

大部分车主不再守着保值神话,买车就像买手机,三年一换,哪管残值剩多少。能用舒心,不掉链子,维修不砍价,智能跟得上才是首选。曾经市中心吹牛皮先看车标,现在选车配置才是硬通货。

谁还在编传统品牌故事,说到底那是上一代人的记忆。新一代用户认配置认数据认体验,品牌光环只是一层滤镜,买车就要实在管用。国产车起势,智能系统加持,电气化还在提速,传统品牌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饭圈网友说,豪车开进出租车队,豪车就是个道具,不用心保养残值也追不过国产混动。不少人笑宝马降价,买得起折旧也扛不住,十几万买个牌感受不到身份光环,反而像是跟风大潮里的一员,品牌故事变成自我安慰。

智能汽车赛道越跑越快,传统企业慢两拍,新势力爆发全靠数据和体验。品牌夹缝生存,谁能转身谁能降价,用户说了算,市场规则早就改了。宝马降价卖到比国产还便宜,光环土崩瓦解,买车人保不保守早有答案。

这就是今天的行业进化,谁敢说还是老路。国产智能化,电气化,口碑和体验拉满,把所有老品牌逼出来比拼真本事,再也不是一张标就能打天下。大家留言点赞支持,说说买车保值那点事儿,小编继续加油,祝各位幸福如意,生活一路长虹。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处理。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创作不易,有建议欢迎通过官方渠道提出,感谢大家支持。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