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驾与小问题频出,体验待提升
部分车主反映,小米 YU7 的智驾系统尚需打磨。有车主在提车一个多月时,遇到在高架下闸道时辅助驾驶强行变道的情况,吓得后车司机又按喇叭又闪灯,此类情况还出现过 2 次。这让车主对智驾功能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也说明智驾系统在特定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小问题也让车主颇为困扰。比如导航语音从车外放,在隔音好的车内听不太清,容易造成尴尬。还有小憩模式下关闭零重力座椅关不了等问题,虽技术团队承诺修复,但这些问题影响了当下的使用体验。
2.续航与配置争议,宣传与实际有差距
续航方面,小米官方宣称 YU7 最高 CLTC 续航 835km,但夏季高速实测,四驱高配 96.3kWh 电池实际续航 517km,CLTC 达成率仅 62%。与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相比,在续航达成率上存在差距,这与宣传的 “领先 175km” 有较大出入,让消费者感觉被误导。
配置上也出现问题。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在宣传时未明确版本差异,部分用户下单时以为标准版和 Pro 版都有此功能,但锁单后发现仅顶配 Max 版才有。此外,双风道碳纤维机盖宣传可导流散热,实测却与普通版无异,让花高价选配的用户感到不满。
3.试驾体验不佳,运动属性未达标
有车主吐槽试驾体验不好,试驾时限速 80,不能急加速和急转弯,难以试出真实的驾驶感受和操控性能。而相比之下,特斯拉试驾员允许试驾者 “豁出去开”,这让小米 YU7 在试驾环节就落了下风。
车辆的运动属性也被质疑。舒适模式下车辆晃晃悠悠像船一样,运动 + 模式底盘虽有所改善,但仍有大车感,轮子和底盘的配合不够协调。过减速带时,底盘滤震效果不佳,会出现咯噔一下还上下起伏、细碎晃悠的情况,与标榜的运动型 SUV 定位不符。
4.部分设计有缺陷,使用受限制
小米 YU7 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存在不足。后排不能放平当床车,角度大无法长睡;后排玻璃只能放到一半;空调制冷效果不佳,最低温度也感觉不明显,座椅通风效果也不理想;25 个高配音响在同价位下表现一般等。
还有如窄轮胎影响操控且外观丑陋,座椅按摩只有靠背没有坐垫,主驾零重力模式卡脚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整体的使用体验和舒适性,让消费者觉得在一些看似基础的设计上,小米 YU7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