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

如果你也曾在车展现场,挤在人潮涌动的展台前,看着闪烁灯光下的新车缓缓揭幕,也许会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己:究竟是来见证一场科技革命,还是目送一辆又一辆高配车型走向平庸现实?这次,成都车展的主角之一是星途ET5,一辆镀着“高阶智驾”光环的四轮机械——它的亮相,似乎不仅关乎一款车,更像是一次行业洗牌的开端,又或者,仅仅是又一波技术“PPT大潮”的高潮。

现场有点不自然的热烈,余凯博士站在聚光灯下,被当作某种技术奇迹的“人形象征”。他是地平线CEO,也是这场高配秀的主角之一,而背后的看不见的较量,却藏在那块征程6P芯片里,以及每一行用于城区辅助驾驶的代码里。奇瑞的高管打趣:“卖不好我找他”,话里如果只听认真一半,那另一半就是职业演员的自我麻醉。

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有驾

如果你是奇瑞的掌舵人,你会选谁做智能驾驶的“技术合伙人”?如果你是余凯,你会怎么回应那句“卖不好我找你”?场面反转的可能性,和新技术那点不确定性,可比工程师头顶每根头发都要多。等智驾真正到了一线交付,曾经夸口的“无感舒适”,会不会变成驾驶体验里的“自己骗自己”,没人能提前下定论。

地平线HSD这套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现在已落地星途ET5。它的算力560TOPS,和英伟达Thor-U处于同一档——行业喜欢“内卷”这种事,TOPS数字天天在刷新,但翻译回人话是:算力很高,事情是不是就能做好?大多数时候,不见得。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被流水线“算法比赛”带沟里——谁家TOPS高,谁就敢多喊噱头。但到了实际体验,不少高算力方案令人开车时直冒痘,“硬用力,体验却奇差”。高算力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算力之外,更难的是算力利用的效率。余凯一直坚持“软硬结合”,他不像有的供应商那样只售芯片,也不单卖代码。地平线做的是全栈,从芯片到算法,再往上堆体验,层层递进自带证据链。征程6P芯片有BPU Nash架构,浮点并行,存储效率翻番,推理速度提升,这些难懂的术语背后,藏着每一行媲美老司机的策略迭代。端到端架构配合强化学习算法,拉平高阶智驾的体验底线——说白了,是让AI“像人一样开车”,起步比人快,紧急时刻不掉链子,人车混行时不当“马路杀手”。

更有意思的是,地平线的对手最近也开始自研芯片,比如蔚来、小鹏。规模量产、体验落地、成本可控,这些新指标都指向了同一个命题:智能驾驶技术的“最大公约数”到底是谁?每家车企都在找自己的答案,地平线恰好凑巧,既懂硬件又懂软件。不够完美,但足够可靠。

说到芯片,不是每家都能从架构定义一直做到量产落地。地平线靠征程2/3/5积累了大量经验,1000万片芯片出货,成为国产智驾千万级量产第一家。有数据撑腰,才能搬出硬指标: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5.67亿,毛利率65.4%,产品收入翻了三番。财报能唬人,但在行业里算能稳站头部——不要迷信增长率,好公司在芯片、算法、服务三条线同时下注,结果只是“阶段据理力争”,下一个季度谁笑到最后,还不好说。

还有、全栈服务这事儿,很多品牌只做“技术依赖”,地平线转向“技术合伙”。让主机厂自己掌握技术,不至于成了供应商的“无产阶级”。这其实是汽车行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只是闭环和透明合作听起来理想主义,实际落地多少要看人事关系里水分有多少。选择地平线HSD,不是为了信仰软硬一体,而是见惯了供应商反复跳票以后,终于想要点靠谱的结局。

当然,这届工程师都懂,芯片周期漫长,高投入高风险,每次量产都像是“长跑”。闷头干活只是基本修养,等到站上舞台,说什么都像在“贴标签”。地平线用高集成征程6B,把性能提了两倍,成本降了25%,体积缩小还能跑得更快。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是账本和脑袋的合力驱动——谁说芯片行业只靠梦想值钱?

那些被地平线打动的主机厂,现在也不再只图“新技术”,更关心“开发周期能不能缩短,整体性能能不能给到位”。驱动汽车行业往前走的,就是这种“你懂我,我也懂你”的技术信任。尹同跃式的人情世故跟技术硬碰硬,共同催生出智驾大爆发时代的“合作范本”。功能下沉,中端车型普及,这是趋势,也是技术的无奈妥协。

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有驾
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有驾

余凯很喜欢互联网和AI的“产品逻辑”对比:互联网洞见人间烟火,AI曲线逼近世界真相。听起来很玄乎,其实说的是“懂软件的芯片公司”的必要性。地平线最大的底气,在于软硬结合能实打实落地。眼下,HSD获得10多家车企定点,成都车展上,星途ET5打头阵,无意间就把“高阶智驾全民化”推快了不止一拍。

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有驾

当然,故事背后,总还有些“黑色幽默”。芯片研发周期里,最常见的不是科研攻关,而是“老板不懂你,你也不懂老板”。量产现场,工程师盯着每一行代码多看三遍,只为避免一次“PPT爆炸”,而市场部早就磨刀霍霍,只等新车型销量报表一出来就抖机灵。至于“高效算力”是不是智驾天花板,说得再多,也不过是明年的招聘广告和股权激励的素材。

成都车展星途ET5领衔,地平线HSD能否掀起智驾行业新洗牌?-有驾

智能驾驶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这过程里,谁都想留名。地平线HSD首搭星途ET5,确实给行业打了个样板,但下一个“好体验”,是不是还得靠全栈协同,恐怕不是一句“历史上首发都是爆款”就能蒙混过关的。

至于你信不信地平线这套“软硬一体”,愿不愿意开一辆由算法“拟人控车”的家用车,还是要等实际数据说话。至少,这种技术“强强联合”,让智驾不再只是工程师晒算力的朋友圈。高阶辅助驾驶,到底是谁的终局?下一个技术爆款,到底是大厂软硬一体,还是新秀自研芯片?这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毕竟,谁敢说智驾会不会像早年互联网,最后变成“洞见人间烟火”的另一种人间烟火呢?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