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卖不动了! 7月份只卖了1608台,对比亚迪来说简直是扑街扑到地板上了。 更骚的操作来了:比亚迪反手就推出一款叫M9的新车,只比夏便宜1万块钱,却疯狂减配,看起来简直不像亲生的。 这波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仔细一想,背后可能藏着一场明着来的“阳谋”。
比亚迪M9刚刚上市,定价22.98万起。 相比比亚迪夏23.98万的起售价,看起来是便宜了一万块。 你稍微对比一下配置表,就知道这一万块省得有多“痛”。
首先被砍掉的是电池组终身质保。 M9只给6年或60万公里的保修,而夏是首任车主终身质保。 对于买新能源车、尤其重视电池寿命的用户来说,这一刀直接砍在了大动脉上。
整车的质保周期。 夏提供6年或15万公里,而M9直接缩水到1年或10万公里。 这意味着除了三电系统以外的零部件,一年之后出了问题就得自掏腰包。 这种操作不像是在卖车,更像是在劝退。
智能化配置也被大幅削减。 M9直接拿掉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 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这些现在国产车几乎标配的功能,在M9上统统缺席。 对于一辆2025年还在卖的新车,没有智驾简直就像回到功能机时代。
底盘方面,M9取消了可软硬调节的悬挂。 这套系统在夏上面是提升舒适性和行驶质感的关键,走烂路能软、高速能稳。 砍掉之后,M9的乘坐体验直接降级。
甚至连安全配置都没放过。 M9比夏少了膝部气囊和中央气囊。 天窗也从夏的双段式全景天窗变成了普通单天窗。 这些配置每一项单拎出来可能不值一万,全部砍掉只降一万,就显得非常不划算。
表面上看,M9是给消费者多了一个低价选择。 真正对比下来,几乎没有人会省这一万块选M9。 这反而让原本销量不佳的夏显得格外“良心”。 这种用低配版反衬高配版的操作,在营销策略中被称为“诱饵效应”。
比亚迪夏之卖不动,根本原因不是价格高,而是产品力在当下市场缺乏亮点。 纯电续航不算长,配置也没有优势。 家用消费者觉得不如选赛那,商务用户又更认可GL8或者直接上加钱上腾势D9。 竞争对手如星海V9纯电续航做到200公里,荣威IMAX8 DMH价格更低,夏被夹在中间非常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降价只会伤害品牌形象。 而推出一个不划算的M9,既保持了夏的价格体系,又实际促进了夏的销量。 打算买M9的人最终很可能加一万买夏,这就是阳谋的厉害之处。
同时,新款夏PRO已经在8月份申报。 这意味着现款夏即将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期,需要清库存为新品让路。 M9的推出,正好加速了这个过程。 等现款夏清理得差不多了,M9可能就会接过当前夏的价格区间,而夏PRO则以更高配置的形象出现。
从市场反应来看,M9的关注度远低于夏。 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多数人表示不理解M9的定位。 几乎看不到有人明确说“我要买M9”,反而都是“不如加钱上夏”的评论。 这印证了M9的战略使命不是走量,而是护航。
比亚迪这招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 减配太少起不到反衬效果,减配太多又会伤害品牌。 只降一万的定价,取消的都是影响体验的关键配置,这让选择变得显而易见。
在汽车行业,这种用低配版带动高配版销量的策略并不少见。 像比亚迪这样大幅度削减关键配置的案例仍属罕见。 尤其是在安全配置上做文章,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业内人士分析,M9可能主要面向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商业采购市场,如网约车公司或租赁企业。 这些客户最关心购车成本,对质保和配置要求不高。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M9的性价比缺乏吸引力。
从比亚迪的产品线布局来看,M9的出现填补了20-23万价位的MPV空白。 以如此多的配置牺牲为代价,让人怀疑这个价位是否真的有必要硬塞进一款MPV。 同价位的比亚迪自家SUV车型,如唐系列,配置要丰富得多。
消费者用实际购买行为投票。 根据初步市场反馈,M9的到店咨询量低于夏。 甚至有些比亚迪经销商主推的仍然是夏,只是将M9作为价格对比的工具。 这从侧面说明了M9在市场中的真实地位。
比亚迪今年在MPV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腾势D9表现不错,在中低端MPV市场缺乏爆款。 夏的销量不振暴露出产品定位问题,M9的仓促上市则反映了厂家的应急策略。
汽车分析师指出,当下MPV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传统燃油MPV降价求生,新能源MPV不断涌现。 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强势产品占据,后来者需要找到精准的差异化定位。 单纯依靠品牌效应和价格战已经难以取胜。
从配置分析来看,M9相比同价位竞品也缺乏优势。 这个价格区间可以买到配置更丰富的传祺M6、五菱凯捷混动版,甚至别克GL6的终端优惠价也下探到这个区间。 这些车型虽然品牌不如比亚迪,配置方面要大方得多。
M9的电池组质保缩短尤其令人不解。 比亚迪一向以电池技术为卖点,缩短质保期可能与成本控制有关,也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如荣威、传祺等都提供更长的质保期。
对于关注比亚迪品牌的消费者来说,M9的出现让人有些困惑。 一方面希望品牌能够提供更多价位选择,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为拉低售价而减配的车型。 这种矛盾心理可能影响对比亚迪品牌的整体认知。
从产品命名来看,M9与夏的关系并未明确宣传。 比亚迪没有刻意强调这两款车的关联性,可能是为了避免直接对比。 这种欲说还休的方式,反而引发了更多猜测和讨论。
在新能源MPV市场,续航里程仍然是关键考量指标。 M9在纯电续航方面与夏保持一致,没有缩减。 这说明比亚迪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有在核心性能上妥协。
最终,市场会给出答案。 比亚迪M9的销量表现将验证这是否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从目前来看,这款车完美实现了其战略使命:让比亚迪夏看起来更值得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