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

这牌局上最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对手甩出王炸,而是牌都快发完了,他慢悠悠地从袖子里掏出一张你压根没见过的牌,冲你笑了笑。

那一瞬间,整个屋子都静了,估计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这几天,新能源车圈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比亚迪,这个总能把“浓眉大眼”和“心狠手辣”两个词完美结合的家伙,又干了这么一件事。

副总裁何志奇也没开发布会,就是跟人聊天一样放了个风,说他们那个9000吨的一体化压铸生产线,早就在新车上用起来了。

9000吨,一体化压铸。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外行听着可能没啥感觉,但圈里人一听这几个字,手里的咖啡都得抖一下。

这么说吧,以前造个车后半段,得用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钢板零件,靠一堆机器人“吭哧吭哧”焊接半天,才能拼出个大概。

现在,一个跟哥斯拉差不多大的机器,“咣”的一声,几秒钟,一个完整的车身后段就出来了。

这感觉,像是把一整个老师傅团队几十年的手艺活儿,连带着他们的保温杯和午饭,一拳干碎了。

键盘立马就响了:“嗨,就这?学人家特斯拉嘛!马斯克在Model Y上玩剩下的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吹?”

这话吧,糙是糙了点,但理不糙。

没错,比亚迪是迟到了,而且迟到了好几年。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当年特斯拉搞这玩意儿的时候,确实是石破天惊,但也确实是第一个冲进雷区趟雷的“大冤种”。

什么维修成本高上天,撞一下屁股等于报废一辆车;什么良品率爬坡慢,成本下不来反倒成了累赘。

这些坑,马斯克一个没落,全用真金白银给后人填平了。

王传福这帮“理工男”,算盘珠子都快盘出火星子了。

他们就站在坑边上,揣着手,默默看着特斯拉这位勇士在里面摸爬滚打,时不时还点点头,在本子上记点什么。

等人家把雷区地图都画出来了,他直接开着推土机就进场了。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这种事,你说他是鸡贼也好,是后发优势也罢,但在商场上,能活下来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第一个冲锋的。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事儿真正让友商们绝望的,不是比亚迪也用上了一体化压customization。

是他们连这台9000吨的压铸机和模具,都是自己关起门来捣鼓出来的。

别人去买装备,他是直接在游戏后台给自己开了个“GM权限”,想要啥装备自己造。

从上游的锂矿,到中游的电池电机,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现在连制造整车的工具都给包圆了。

这条全产业链的护城河,已经不是河了,简直是马里亚纳海沟。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

就像你苦练了十年独孤九剑,自以为天下无敌,结果出门碰上一个人,他直接掏出一把加特林。

你跟他讲招式、讲剑法,他都懒得理你,直接用子弹给你讲什么叫“物理超度”。

比亚迪现在干的,就是这种事,它在用一种别人无法复制的体系化能力,去打击对手的点状优势。

当然,咱们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

万一真撞了,是不是只能回炉重造?

网上吵翻天的维修问题,比亚迪不可能不知道。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以他们那种“稳如老狗”的性格,既然敢上,八成是找到了什么解决方案,或者是在保险和维修成本之间,算明白了那笔经济账。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辆更轻、更安全、续航还可能更高的车,这个诱惑力,比那个“万一”要大得多。

就在大家伙还在掰扯这个“大压铸”的时候,比亚迪的另一个“大招”——兆瓦闪充,又在路上了。

5分钟灌进去跑400公里的电。

你看,人家不光要让你造车造得没脾气,还要让你充电也充得没脾气。

比亚迪这招“慢半拍”,为何比特斯拉还让对手头疼?-有驾

你说,这还咋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