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跑高速无力,原因何在?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开着一辆标着“涡轮增压”的车,刚起步那会儿猛踩油门,推背感来得又快又爽,心里一激动:“哎哟,这车真香!”可一上高速,时速过了100公里,再想超个车,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嗡嗡叫得挺响,速度却像被什么拽着似的,后劲明显跟不上了。是不是瞬间感觉被“打脸”?明明宣传说涡轮增压动力强,怎么跑高速反而“萎”了?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车不行,还是咱 expectations 太高?

先说个大实话: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中低速区间确实“支棱起来”。为啥?因为它靠废气推动涡轮,给进气加压,让发动机“吃”进去更多空气,燃烧更充分,动力自然来得猛。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2000转左右涡轮一上来,超个车、并个道,那叫一个轻松。可一旦上了高速,速度拉起来,发动机转速已经很高了,涡轮的“加压红利”其实已经被吃掉了大半。这时候,真正决定后劲的,是发动机的排量和高转速下的持续输出能力。

你想想,一台1.5T的发动机,本质还是1.5升的缸体,就算涡轮加持,压榨出接近2.0L自吸的动力,但物理规律摆在这儿——排量小,高转速下“呼吸”能力有限。而一台2.5L甚至3.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起步没那么猛,但到了高速上,转速拉起来后,动力是源源不断、线性输出的,那种“后劲十足”的感觉,才是长途驾驶最需要的。

涡轮增压跑高速无力,原因何在?-有驾

再说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变速箱的匹配。很多涡轮增压车型为了省油,变速箱齿比设计偏“绵长”,高速巡航时转速压得特别低,比如120km/h才2000转出头。这听起来很省油,但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变速箱得连降两三挡,动力衔接就有延迟。等涡轮重新建立压力,车速才开始往上爬,这中间的“空窗期”,就让你觉得“后劲不足”了。而一些性能车,比如宝马的采埃孚8AT,降挡干脆利落,涡轮响应快,那超车就是一气呵成,完全不会“劝退”。

那是不是说涡轮增压就不适合跑高速?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用,还有车的调校。比如我试驾过的丰田皇冠陆放2.0T,这车就挺有意思。2.0T发动机配8AT变速箱,高速上120km/h巡航,转速也就2200转左右,噪音控制得不错。你想超车?深踩油门,变速箱立马降挡,涡轮介入虽然有轻微迟滞,但后段加速力还是挺足的,至少不会让你“气得蹦起来”。而且这车底盘稳,高速变道不发飘,给人一种“走路摇头晃脑”的底气。

咱们再拿它跟几个对手比比看。本田冠道2.0T,370牛·米的扭矩账面数据很顶呱呱,9AT变速箱也够聪明。高速上动力储备确实更足,超车信心更强。但它有个小毛病,就是CVT变速箱(等等,冠道是9AT?更正:冠道2.0T配的是9AT,之前记混了)在激烈驾驶时,降挡速度虽然快,但动力传递还是有点“软绵”,不像德系车那么直接。而且隔音一般,胎噪风噪上了120就挺明显,长途下来有点累。

涡轮增压跑高速无力,原因何在?-有驾

再看大众途观L 2.0T,这可是“国民神车”了。EA888发动机+DSG双离合,传动效率高,油耗控制得也好。城市里开那叫一个灵活,高速超车也够快。可问题来了,DSG在长时间高负荷下,比如夏天开空调爬长坡,容易过热保护,动力直接被限制,这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天塌了”——明明想加速,车却“跛脚”了。而且后排中间地台凸起高,跑长途坐三个人,中间那位就不太舒服。

还有个“老咕噜棒子”日产楼兰2.0T,用的是机械+涡轮双增压,按理说低中高转速都该有劲。实际开起来,动力输出确实平顺,CVT变速箱毫无顿挫。但问题也出在CVT上——为了保护变速箱,厂家把动力封印得比较死,你猛踩油门,转速哗哗往上涨,速度却提得不紧不慢,那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比后劲不足还难受。

所以你看,涡轮增压跑高速后劲不足,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期望值和使用场景的错配。你拿一台主打城市通勤、燃油经济性的1.5T小车,非要去跑川藏线翻山越岭,当然会力不从心。反过来,如果你经常跑高速、跑长途,那在选车时就得更看重发动机的排量、变速箱的匹配逻辑,还有整车的隔音、底盘稳定性。

另外,别忘了涡轮增压的维护成本。长期跑高速,涡轮工作温度高,对机油的要求也高,必须用全合成机油,换油周期也得严格。要是保养不当,分分钟“跌冒烟了”——修涡轮可不是小数目。

涡轮增压跑高速无力,原因何在?-有驾

说到底,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你的车。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在城里代步,偶尔跑个短途高速,那涡轮增压的“上头”体验绝对值回票价。可如果你是长途司机,或者喜欢自驾游,那不妨考虑下大排量自吸,或者混动车型,动力输出更线性,用车成本也更稳定。

对了,现在不少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唐DM-p,靠电机弥补了涡轮增压的短板。电机瞬间爆发最大扭矩,无论低速高速,超车都是一脚的事,根本不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这算不算对传统涡轮增压的一种“打脸”?

涡轮增压跑高速无力,原因何在?-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面对涡轮增压的“高速乏力”,你会怎么选?是继续为它的城市灵活买单,还是转向大排量或新能源寻求更全面的体验?你喜欢那个车呢?评论区聊聊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