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即将试产万台目标零件准备就绪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终于要来真的了!上个月的全员大会上,马斯克透露,擎天柱已经在试产线上造出来了,今年就要开始试生产啦。特斯拉今年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准备好生产一万多到一万二千台擎天柱机器人的零部件。
而且啊,特斯拉的老大马斯克最近还在社交平台 X 上发了个擎天柱的新视频。视频里,擎天柱走路的样子已经跟人差不多了,膝盖挺直,走路姿势很顺畅,手臂摆动也特别自然。马斯克在下面配文说:“精准的执行器让自动化更加完美。” 看得出,这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呢!
揭秘Optimus最新进展
特斯拉的Optimus(也就是特斯拉机器人)的副总裁米兰·科瓦奇,在一篇帖子里面又透露了不少关于这个新视频背后的故事。科瓦奇说,这段小视频展示了这款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走路姿势,比如说“膝盖可以伸得更直啦,走路的时候脚跟到脚尖的动作更顺滑了,还有胳膊摆动也更自然了。”他还提到,这款人形机器人其实是在一种虚拟的强化学习环境里完成训练的。
这种模仿生物的设计加上人工智能驱动的训练方式,让擎天柱从一个“展示用的东西”变成了“能干活儿的工具”,所以特斯拉现在好像特别想赶紧把擎天柱给造出来卖出去。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的全体员工大会上,CEO埃隆·马斯克就说了,特斯拉在弗里蒙特工厂已经造出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马斯克还提到,虽然特斯拉今年的目标是生产大约1万到1万2千个擎天柱机器人需要的零部件,但是他们完全有能力在2025年生产出5000台这种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今年或生产5000个擎天柱原型机
所以今年啊,我们希望能造个大约5000个擎天柱机器人出来。从技术角度来说呢,我们的目标是生产10000台,甚至12000台的零部件。但是呢,这毕竟是个全新产品,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所以只要能造出10000台的一半,我就觉得挺成功的了。不过呢,就算是5000台吧,那也相当于一个罗马军团的人数了。马斯克这么说道。
马斯克的“军团”:擎天柱的使命与应用
那么马斯克要带着他的“军团”干啥呢?他旗下的AI公司Grok就说了,擎天柱这东西啊,主要还是实用性强,在工业上能派上大用场。他们还透露,这个机器人的价格大概在3万美元左右(差不多22万人民币)。
从以前特斯拉介绍擎天柱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它最厉害的就是那双灵活的手。现在它的手有22个自由度,跟真人的27个自由度差不太多,所以基本上能干大多数用手能干的事儿,比如拿电池往电池盒里放,排得整整齐齐的。
现在已经有擎天柱跑进工厂干活了,搬搬零件,送送咖啡啥的。不过,这玩意儿将来可不只是干这些活儿。按照计划,它主要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代替那些重复性的体力活儿,比如把它放到工厂或者流水线上去搬东西、分类、组装啥的,以后说不定还能干更多制造业的活儿。另一个嘛,就是能在一些危险的地方干活儿,比如特别热的地方、有毒的地方或者有辐射的地方,当然还有马斯克的梦想之地——火星。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中国机会
马斯克说啊,他觉得明年年底就能发射星舰,到时候呢,擎天柱也会跟着一起去火星。他还说了,要是这次发射和降落都挺顺利的话,那人类去火星的梦想可能最早在2029年就能实现,不过更有可能是在2031年。这个任务嘛,就是想给以后人类在火星上生活提前做好准备。虽然马斯克的想法很宏伟,但是外国的那些专家们对这个时间表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这事儿可能得花几十年才能成。
说到特斯拉,国内的人形机器人行业也是热火朝天地搞量产了。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十多家主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要在2024年启动量产计划啦。像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这些公司,它们对2025年的量产规划目标都超过了上千台,就跟特斯拉的Optimus一样,2025年的量产目标也是几千台。再加上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上的完整性和广泛性,中国的这些厂商在市场规模上很有希望领先全球。
就像《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里提到的,到2025年,中国的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52.9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差不多四分之一;而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82.39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差不多一半呢。
特斯拉密集发布80个Optimus相关职位加速量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特斯拉最近发布了大约80个和擎天柱(Optimus)直接相关的职位,涉及人工智能、制造、工程设计等整个产业链,这明显是在发出加速量产的强烈信号。
在特斯拉的招聘网站上,只要输入“Optimus”,就会跳出很多岗位让你选,数量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这些岗位分布在美国各地的特斯拉工厂,比如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弗里蒙特,内华达州的斯帕克斯,还有德州的奥斯汀。
这些岗位的种类和之前差不多,还是涵盖设计、软件、制造等全套流程。不过这次有点不一样,不再是按大方向分了,从岗位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已经细化到了很具体的领域。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们把这80个左右的岗位归纳成了五大方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制造与生产、工程与信息技术、设计、环境、健康、安全与安保。
其中,大概有66%的岗位都集中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而且需求特别全面。拿软件岗位来说吧,像模型全流程中需要的关键岗位,从基础架构到深度学习算法,再到机器人的视觉与测绘、运动规划与导航、故障分析等等,每个方向都有细分需求。第二大类岗位是制造与生产,涉及到生产设备、工艺、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在工程与信息技术方面,也有机械硬件的控制、连接、集成和验证等岗位的需求。
岗位细分透露擎天柱战略布局
这次招聘的岗位划分得这么细,其实也挺能体现它的特点:专业性强,而且特别注重整合能力。就说建模与仿真设计工程师这个岗位吧。这工作得搭建机器人的建模框架,还要对运动链进行精准建模,对关节和四肢结构的理解和实现能力必须很强。所以啊,在岗位要求上,除了限制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外,还得在电气、机械、热系统这些物理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深入的理解,还能凭直觉搞出相关的动态模型。
另外呢,还得精通Python、C++、Matlab/Simulink这些编程语言,CAD技能也得过硬。不过大部分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其实不高,就算提到了也大多是本科或者硕士,还是延续了以前那种“愿意学”的风格,更看重实际能力。总的来说,这些岗位设置得这么全面、划分得这么细致,感觉像是在暗示擎天柱正在谋划一件大事儿呢!
擎天柱团队大佬们齐上阵公开招聘
最近擎天柱团队的大佬们可真是活跃得很啊!不仅在主页上发招聘信息,还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高调”晒动态招人。比如说,擎天柱AI的负责人Ashish Kumar就在X平台上发了动态,分享了擎天柱的训练方案,还顺带说了句:“快来加入我们吧!”另外,还有擎天柱AI的高级经理Julian Ibarz,他之前在谷歌干了14年,现在也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招人。还有两位新来的小伙伴,都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Russell Mendonca和Murtaza Dalal,他们也都在各自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类似的信息,一起为团队招兵买马呢!
美中关税大战或是人形机器人之殇
不过呢,也有些分析人士觉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税要是越升越高,可能就会给那些依赖中国高效供应链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麻烦。比如说特斯拉想把它的擎天柱机器人做到2万美元量产,这事儿现在就挺有难度的。
特斯拉最近招人招得可欢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确实让人形机器人从一个想法慢慢变成产业,算是往前走了一大步。但是呢,关税带来的风险、供应链的成本问题,还有和中国厂商的竞争压力,这些都可能让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发生很大变化。能不能在三年之内造出50万台,这不仅要看技术到底行不行,还得看能不能把资源整明白,跟全世界的人好好合作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