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当年可要80万啊!现在16万就能开回家,你确定不心动吗?”
老王蹲在二手车市场的角落里,盯着那台锃亮的英菲尼迪FX37直咽口水。他最近在闲鱼上刷到一台M37,标价15万,卖家说“急用钱忍痛割爱”。老王的手指在“立即购买”按钮上悬了半分钟,最后还是没敢点下去——上周他同事老张刚花9万5买了台“准新”英菲尼迪,结果开回家第三天变速箱就罢工,维修费直接飙到3万。
这种故事在二手英菲尼迪圈子里早就不新鲜了。有人说它是“西装暴徒”,外观低调却藏着V6大心脏;也有人说它是“理财黑洞”,买回来不是在修车厂,就是在去修车厂的路上。但奇怪的是,总有人前赴后继地跳坑,一边骂着“这破车”,一边又忍不住炫耀“VQ发动机的声浪真带感”。
---
一、80万的排面,15万的陷阱
2013年,一台英菲尼迪M37新车落地价接近80万。那时候开它的人非富即贵,4S店里的销售连笑容都带着三分矜持。可十年后,当这批车流入二手市场,价格直接脚踝斩——15万上下就能开走,还附赠一套完整的“汽修知识速成课”。
去年在广州,有个程序员小刘就中了招。他在闲鱼看到一台2012款M37,表显里程8万公里,卖家声称“全程4S店保养”。小刘兴冲冲地约了看车,发现内饰真皮座椅锃亮,V6发动机点火时的咆哮震得他心跳加速。他没请专业检测,当场转了定金。结果开回家的高速上,仪表盘突然跳出“变速箱故障”,拖到修理厂一查:变速箱内部齿轮磨损严重,维修报价2.8万。
“这车当年用的7AT变速箱,本来就容易过热。”修理厂师傅边拆边摇头,“再加上前车主暴力驾驶,能撑到现在算你运气好。”
---
二、VQ发动机:甜蜜的负担
英菲尼迪最引以为傲的VQ系列发动机,放在二手市场却成了双刃剑。这台连续14年入选沃德十佳的3.7L V6机器,加速时推背感能让人肾上腺素狂飙。但老车主都知道,它有个祖传毛病——气门室盖渗油。
北京的二手车商老李跟我算过一笔账:“收台M37回来,光收拾发动机就得小五千。换气门室盖垫800,清洗积碳1200,要是碰到烧机油的,大修费用直奔五位数。”更绝的是这车的油耗,市区轻松突破15L/百公里,加满一箱油跑不到400公里,加油站小妹都能记住车主的脸。
但这还不算最要命的。2022年有台M37在二手车直播间拍卖,主播激情呐喊:“V6自吸绝唱!买到就是赚到!”结果买家提车后发现,底盘胶套全老化,四个避震漏油,整备费用够再买台卡罗拉。
---
三、配件界的“爱马仕”
如果你以为买二手豪车省下的钱能揣兜里,那可就太天真了。英菲尼迪的配件价格,能让最精明的车主瞬间破防。
上海车主阿Ken深有体会。他的M37被电动车刮了后视镜,4S店报价1.2万:“这后视镜带记忆、加热、防眩目,还是进口件。”他咬牙换了副厂件,结果冬天起雾、夏天失灵,最后乖乖回去买原厂。更夸张的是大灯总成,单边报价2.3万,比宝马天使眼还贵。
有汽配城老板透露内幕:“这车当年卖得少,配件库存也少。现在4S店订个刹车片都要从日本调货,等半个月算快的。”所以很多车主被迫开发新技能——上北美电商海淘二手拆车件。
---
四、不是所有漏都能捡
闲鱼上流传着各种“16万捡漏80万豪车”的传说,但现实往往更骨感。2023年有组数据很说明问题:某二手车平台全年成交的32台M37中,28台需要万元以上整备,真正“到手即开”的只有1台——还是车商自己寄售的。
检测师光耀讲过个经典案例。有台2013年M37表显8.8万公里,内饰磨损却像跑了18万公里。扒开座椅缝,发现安全带卡扣生产日期比整车晚两年;插上OBD电脑,真实里程赫然显示“142367km”。前车主倒是实诚:“调表费才500块,比降价卖车划算多了。”
更魔幻的是,这车居然带着“三重人格”:维保记录显示它2015年追尾换过水箱,2018年泡水换过线束,2021年还因为烧机油大修过发动机。最后买家咬牙砍到13万成交,转头就花了4万整备,完美诠释什么叫“买得便宜用得贵”。
---
五、开它的人,终究是错付了吗?
在知乎“开英菲尼迪是什么体验”的问题下,有个回答获得高赞:“每次锁车离开,我都忍不住回头多看两眼。但每当修理厂打电话来,我又恨不得把它推进黄浦江。”
这种又爱又恨的情绪,在二手M37车主群里尤为明显。他们自嘲是“尊贵的汽修VIP”,手机里存着三家以上修理厂电话,后备厢常备机油添加剂,却依然沉迷于V6发动机6000转时的高亢声浪。
或许正如某位车主说的:“开这车就像谈一场虐恋。你知道它费钱、费心、费时间,但每次握上那个比日产方向盘厚重三倍的真皮方向盘,听着机械液压助力特有的嗡嗡声,就觉得——去他的保值率,老子开的可是大排量自吸!”
只是不知道,当他们某天看到后视镜里新冒出的白发,会不会后悔当年那个冲动的决定。
全部评论 (0)